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在>基金重仓股的世界里,公司的排名每个季度都在变化,大华股份就在第三季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三季度,视频监控领域双寡头之一的大华股份打败了备受追捧贵州茅台和伊利股份,成为了基金“新宠”。
数据显示,目前60只基金共持有大华股份1.15亿股,市值达到46.95亿元。从股价来看,大华股份堪称今年的牛股之一。从年初至今,大华股份股价上涨78%,今年三季度股价上涨27.45%。
大华股份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引得如此多的基金追捧,股价涨势如虹?
下面这组数据或许能够得到答案:前九个月营业收入增长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85%;毛利率达43.1%;更为重要的是,大华股份所处的安防行业正在上升通道中。
在基金扎堆、股价上涨的同时,大华股份的一众高官们却选择了减持。对于公司高管们减持的现象,大华股份给出的理由为“改善生活”。
安防视频的双寡头时代
小到高考考场、学校幼儿园的监控设备,大到三峡葛洲坝电厂远程监控项目,这就是大华股份所从事的行业――安防视频监控产品。
尽管这个词汇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有些陌生,但其市场需求已经愈发强烈。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副主任冯钢向21世纪网表示,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规划部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根据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的调研数据,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的有22个,占比46.8%。
根据调研数据,冯钢认为在智慧城市这个大行业下,未来发展速度最快,具备明显>出借机会的集中在安防行业和民生医疗两个子行业。
而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2015年安防行业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事实上不是任何一家视频监控企业都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的。
据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我国视频监控行业鱼龙混杂,不少都是小作坊。2008年以后我国视频监控行业开始实施国标,加上近年来编解码技术的推行,这给行业设置了门槛,不少企业因此被扫地出门。
“现在视频监控市场上销售最好的就是大华和海康威视的产品。”一位视频监控产品生产商向21世纪网表示。“从销量上看,海康威视排名第一,大华排名第二,但第一和第二位的差距比较大,大华只有海康威视的1/3―1/2。”
杭州海康威视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总监蔡化告诉21世纪网:“目前视频监控行业双巨头局面已经形成,只有这两家才是全市场化的企业,产品覆盖所有应用领域;其他的企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一个细分子领域。”
这意味着目前市场能与其竞争的仅海康威视一家,不过由于市场足够大,这两家尚未发生直接的竞争。加上相对于国外产品,国产品牌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目前这两家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国外品牌。
此外,随着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高清成为视频监控行业发展的趋势,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华股份今年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动力就是高清前端放量。
蔡化表示,现在客户已经不仅要求能看见,还要求看得清。
据悉,目前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都已经推出了高清视频监控产品。光大>证券研究员蒯剑表示,安防行业目前高清前端设备只有10%的渗透率,未来成本下将和需求持续旺盛将继续驱动相关市场快速增长,大华股份将是主要受益者之一。
此外,随着视频监控高清化的推进,对后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以编解码为例,此前只有索尼、松下等国外企业具备这样的技术,现在无论是海康威视还是大华股份在经过研发努力后,都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
借助高清技术领域的积累,目前海康和大华都顺利打入对视频监控画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金融市场。
蔡化表示,银行一直是国内视频监控企业的主要客户,也是最早的客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需求一直较为稳定,目前银行市场被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等几家大企业所瓜分。银行在选定产品的时候,市场占有率是主要依据之一,海康和大华恰是行业的前两位。
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蔡化颇为乐观,过去几年我们每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约40%-50%,未来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项目的推进,视频监控行业有望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60只基金扎堆三季度泰达宏利、上投摩根跟风增持
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无论大华股份还是其他视频监控企业的发展速度都一直较快。
资料显示,2008年5月大华股份于登陆中小板上市,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89%。2009年增长12.54%、2010年增长122.12%、2011年同比增长45.21%。
而根据大华股份近期发布的三季报,2012年
1-9月实现营业总收入219288.30万元,同比增长50.13%;实现净利润37799.77万元,同比增长85.08%。同时,由于“销售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增长”,公司预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100%。
蔡化向21世纪网表示,近几年国内视频监控企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海康威视从2001年营收3000万到今天达到60亿元。
而大华股份从1000万元到20亿元也只用了12年,每年都保持了至少30%的高速增长。
正是基于如此高速的增长率,大华股份等从事视频监控的上市公司成为了基金经理调研的主要对象。
21世纪网翻阅大华股份的财报发现,仅第三季度就有不少机构前往实地调研,其中包括华夏基金、国泰君安、华安基金、国金证券、国信证券、景林资产、华林证券、民生加银基金、英大泰、农银汇理基金、中国人寿保险、>泰达宏利基金、兴业证券、上投摩根基金、平安信托、盛世景出借等。
调研的效果亦得以迅速的表现。
根据大华股份的三季报,此前参与调研的泰达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均在第三季度进行了增持。
其中,泰达宏利旗下基金在报告期内合计增持大华股份不低于800万股,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也在第三季度期间增持大华股份225万股。
此外,根据大华股份的财报,对比半年报,今年3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3家增仓大华股份。
其中汇添富均衡增长基金由585.61万股增至813.9万股,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由603万股增至828.8万股,泰达宏利效率优选混合型基金由631.6万股增至
655万股。此外,嘉实优质企业基金和泰达宏利市值优选基金也进入前十大名单,分别持有711万股和798万股。
对于基金的追捧,蔡化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大华股份的市场操作较好,这也是基金青睐的原因之一。而海康威视作为国企,操作则更为稳健。
6高管减持4500万应收账款成隐忧
“希望公司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公司总资产从22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同时加大技术研发。”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曾在出借者会上公开表示。
尽管傅利泉对于未来有着“雄心壮志”,不过大华股份的高管们却等不了那么久。在大华股份10月22日披露三季报以来,公司便陷入了高管的“减持潮”,
大华股份三季报中显示,公司2012年1-9月营业总收入为21.93亿元,同比增长50.13%;营业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67.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8
亿元,同比增长85.08%。在其公布三季报的第二日,大华股份股价最高价达44.48元,为半年以来的最高位。
趁股价在高位之际,大华股份的董事、董秘、证券事务代表等6人均不同程度的减持了股份。
具体看来,10月23日,大华股份董秘吴坚减持2.93万股、证券市场代表李晓明减持1.02万股、高管张兴明减持2万股;10月26日,李晓明再次减持2万股、张兴明减持4.69万股、高管应勇减持6万股;10月29日,应勇又减持6.5万股,董事陈爱玲减持6.89万股。10月30日以及31日,陈爱玲两日再次减持11.03万股、高管魏美钟也加入减持大军,两日减持6.5万股;直到11月1日,这股减持大潮以陈爱玲又一次大手笔减持10万股为尾声。
21世纪网以陈爱玲所减持股票计算,其四次减持中股价最高达43.54元,最低也为42.41元,共套现1598.85万元。
此外,21世纪网还发现,在10月之前大华股份还出现了一轮减持潮。今年8月,限售股刚解禁,当时的公司高官们就开始大笔减持。大华股份的6位高管共抛售公司股份38.35万股,累计套现1500万元,而十月公司高管减持金额约3000万元。两次合计,大华股份的高官们减持金额达4500万元。
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出借者就高管减持一事提问:“最近贵公司有高管抛售股票,虽然股份不多,但却是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减持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公司已经到了顶峰?”
对此,大华股份回答称:首先,作为为公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高管人员,他们出于自身需要对部分所持股份进行减持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减持行为严格遵守了证监会以及深交所有关董监高买卖公司股份的相关规定。同时,从激励的角度看,通过减持获得解锁的股权激励股份适当改善生活,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与发展。
不过对于此说法,市场人士并不认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如果一股2块钱,高官们还会改善生活吗?不止一位高管减持,这说明当前股票在这个市场下还是被高估了。好公司如果价格太高那就是垃圾公司。创业高管对自己公司的技术研发潜力和市场份额局限性自己肯定明白。
大连国创出借管理有限公司出借总监岳阳表示,董秘、证券代表对公司整体情况了解比较透彻。如果说一般高管或技术人员小规模的减持套现是为了改善生活,但为了改善生活而套现1500多万元,则不仅仅是改善生活那么简单。董秘、证券代表的套现行为,至少表示出他们对后市股价能否维持,持否定的态度。
对于基金扎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大家都看好一个行业,那说明现在这个估值是太高了。
目前大华股份的>市盈率约为40倍,目前,深市平均市盈率约20倍。大华股份的市盈率为市场平均水平近一倍。
此外,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这些基金都建仓了,想要再获利只能指望这个公司有超乎寻常的表现,而出借永远都不能指望一个公司有超乎寻常的表现。真正搞出借的都是投冷门。如此多基金购入同一公司股票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
岳阳表示,基金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扎堆,喜欢前赴后继的追逐有故事的公司。当前市场整体低迷,虽然那些先知先觉的机构现在早就赚的盆笨皆满了,随时有套现离场的可能,但对于后来的机构来说,大华股份一方面有看得见摸的着的业绩,另一方面有巨额的应收账款结转预期。对这些基金来说就是一个既有故事,又有市场表现的好公司,引无数基金竞折腰也不奇怪。
根据21世纪网查阅资料显示,2012年三季末,大华股份应收账款达到9.61亿元,增长41.91%,占总资产的33.22%,存货亦节节上升,达到7.5亿元,占总资产的25.92%,两项合计占总资产59.14%。
作为对比,同行业的龙头海康威视2012年三季末应收账款为17.37亿元,占总资产的21.75%;存货为9.5亿元,占总资产的10.39%,两项合计32.14%,远低于大华股份。
岳阳表示。这么大比例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公司有意而为,公司为了保持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控制应收账款的结转规模、节奏,从而保证未来几年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是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另一种可能是公司主动扩大赊销规模、主动延长账期,以促进的产品销售、巩固或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