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淘金贷打破了网络借贷市场的宁静。
6月3日,淘金贷正式上线。像其他借贷网站一样,淘金贷推出“秒标”等营销方式吸引了大批>出借者。
转天,有出借者对该网站的交易细节提出质疑,但这并没有引起“秒客”(专门出借于“秒标”的出借者)们的注意。在之后3天的时间里,淘金贷“集资”百万元。
6月8日,网站显示数据库链接失败,无法打开,淘金贷官方QQ群解散、客服无法联系,其负责人陈锦磊的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随后,淘金贷受害人成立了维权QQ群并向警方报案。(一位出借人向新>金融记者透露,该网站嫌疑人已在甘肃落网。)
像是一出荒诞的狗血剧,发生在这6天的时间里。这期间,有出借者与其合作方――环迅支付交涉未果。翼龙贷创始人王思聪认为,“淘金贷事件”应算是国内P2P网络借贷市场上首例恶性跑路案件。“之前有由于经营不善关闭的网站,但圈钱跑路的这(淘金贷)应该算是第一个,对整个行业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王思聪说。
目前,淘金贷维权QQ群内群友已近200人,出借者预计涉案金额150万元左右。新金融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害人都是热衷于“秒标”出借的“秒客”。
一个借贷网站利用‘秒标’在6天的时间里聚集了近200名出借者吸金百万,就在网站开业的一周后,网站无法登录,客服集体失踪,网站创始人的跑路传言似获证实。
这个‘国内首例P2P网贷跑路’的主角――淘金贷在事发后凸现出两个问题:
1.‘淘金贷事件’燃爆了从线下到线上的信用危机,这会否推倒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多米诺骨牌?
2.‘只服务于用户’的支付平台在推出‘时时出款、无限制提现’的交易规则后,‘第三方’意义何在?
祸起“秒标”
正常情况下,借款人在借贷网站发标,注明所需资金额、承诺>利息及用款时间,“满标”后,借款人按照之前承诺分期偿还>贷款人本息。举个例子:借款人甲发布一个1万元的“标”,承诺年息20%。贷款人看到“标”后开始出借,出借额不等,类似于集资。一个1万元的“标”可能是由十几个、几十个贷款人“凑齐”的,当出借额达到1万元时,通过网站审核后进入借贷流程,借款人按照之前约定分期对贷款人本息进行结算,比如12期,借款人每个月偿还部分借款。贷款人的利息收益按照其出借额度而定。
“秒标”的意义在于快!借款人发标,一旦在投标期(一般为7天或2周,各网站情况不同)借到钱,就立即连本带利息还给贷款人。比如,甲发布1万元“秒标”,投标期为7天,在此期间内,当出借人总投标额达到1万元时,甲立即将这1万元的本息返还给出借人。
相比于正常投标,“秒标”缩短了出借人的资金周转周期,能使其马上收获利息。为此,不少出借者深耕于各借贷网站,猎寻各类“秒标”进行出借,圈内人称之为“秒客”。新金融记者加入一个秒标讨论的QQ群,250多名成员讨论热烈。他们最常做的就是盘点各借贷网站的“秒标”收益,甚至在凌晨4点,群友的消息仍然时不时地弹出――因为他们要“抢”,在投标期内抢到未“满标”的出借份额。
一位网名为“可乐”的“秒客”告诉新金融记者,“这行”收益颇高。他认为,比起正常的投标,“秒标”>风险更低一些。“钱不会用很久,马上就能回来。”当被问及“淘金贷事件”时,“可乐”说:“这是少数,不会那么倒霉的。”
事实上,“秒标”本是网站的营销手段,类似于商场促销,这种向出借者派发红包的“秒标”是为了吸人眼球、积聚人气、鼓励出借。记者在热贷网、人人聚财网等多个借贷网站上均看到“秒标”活动。
网贷之家网站负责人徐红伟认为,资金量对于P2P网贷平台非常重要,“秒标”活动似乎迎合了这一点。由于收益高、期限超短,许多出借者看到发“秒标”就会争相出借。
仔细推敲,可以发现,“秒标”并非真实的资金需求。一个真实的借款人发标,在筹集一定资金后,他不会马上返还给贷款人,而是要自行使用,待一段时间后返还。而“秒标”没有给借款人使用款项的时间,所以真正发标人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借款人。换言之,“秒标”中的“标”并非真实需求。
行业本身需要一个明确的监管环境。目前,P2P网络借贷市场缺少统一的监管机构,如果像支付平台那样有统一牌照,P2P网贷风险会小很多。
新金融记者的疑问得到了翼龙贷项目经理盛先生的认同。盛经理透露,“秒标”的发标人往往是借贷网站的“自己人”,网站不能以“网络平台”的身份发标,通常需要一个借款人的身份。“我有时候会发布一个‘秒还标’鼓励员工出借,利息就算是员工的‘小红包’。”上海某借贷网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务经理告诉新金融记者。
记者在淘金贷受害人提供的网站截图(该网站已无法进入)看到一条10万元的“标”,发布人为“淘金贷客服0005”,该标年利率为8.88%,当时已有36个出借人进行投标,总进度为85.2%。
记者从淘金贷受害人借款详单中看到,大部分受害人的出借额都上千元。一位网名为“最爱”的受害人投了5.2万元,年利息24%,用款周期一个月,月还款本息为5.3万元左右。“最爱”告诉记者,他是个“秒标”老手,之前在别的网站投标从未失手。淘金贷的横空出世使他忍不住下手一试,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家网站在开业一个礼拜之后就死掉了。
淘金贷失踪后,“最爱”联合几个其他受害人一同向该网站的支付合作平台――环迅支付咨询提现事宜,不料,这个被淘金贷牵出的“第三方”所给出的答案使“最爱”一伙人大吃一惊。
绕道“第三方”
“最爱”回忆,他们去环迅咨询时被告知账户的钱已经被全部提走。实际上,早在开业后的第二天,就有淘金贷出借者向环迅支付举报,环迅于当日暂停了淘金贷账户的交易。
对此,环迅市场部人士曾表示:按照规定,除公安机关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商户的交易通道做长期的冻结。环迅接到淘金贷出借者的投诉,只能对淘金贷账户做不超过48小时的临时冻结,在没有接到新的投诉情况下,48小时后,环迅将淘金贷账户解冻。
当“最爱”他们去环迅咨询时,淘金贷账户已空。对此,受害人情绪激愤,他们认为,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怎可随意提现?
据介绍,与支付宝不同,环迅这类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承担网关结算的业务,没有担保职能。淘金贷与环迅的合作模式是“资金下发”模式:即淘金贷在环迅开一个账号,出借者把钱打到该账号中,淘金贷可以随时提现。
有受害人质疑,与支付平台合作,网站套现更加方便了。随后记者以借贷网寻求合作为由拨通了环迅的客服电话。客服证实了可以“随时提现”的规定。“一天最多提现4次,每笔最高金额不超过45000元。前一个月我们要交易结算对公账户,就是你公司的账户,之后就可以结算到你个人账户了。”客服解释说。
当记者问及“随时提现,万一我圈钱跑了怎么办”时,该客服表示这种情况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当你从事风险性较高的行业出现问题时,环迅不予结算。”该客服透露,目前他们的合作方中出现过类似情况。“近千万坏账也是有的,还有人坐牢现在还没出来。”该客服说。
这样一来,从网站、第三方、出借人这三方交易主体来看,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出借者身上。翼龙贷盛经理表示,此类支付平台只是网站的交易工具,并只对客户(网站)负责。“有的合作(P2P网贷和支付平台)只是结算业务,有的是托管业务,这要看网站如何跟第三方去谈。但出借者对此无法区分。”盛经理说。
据了解,这类支付平台的收益丰厚。除了前期要交5000元的开通费用,每笔交易也要按照比例扣款。环迅的标准是:收款费率是1%,出款的费率是0.5%。翼龙贷盛经理表示,当有大额资金进入第三方支付账号时,资金沉淀期的收益也相当可观。
全凭自律?
P2P网贷公司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理想的合作模式是:贷款人通过P2P平台借款给借款人,款项由贷款人的第三方支付账户直接转给借款人的第三方支付账户,资金不走P2P公司的账户,但P2P公司能实现监管。
但目前按照这种模式操作的公司少之又少。大多数P2P公司均是“淘金贷与环迅”的合作模式。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高级公关经理韩珊珊对新金融记者表示:P2P借贷网站与支付平台的合作模式一般由网站设定,之后网站再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去谈。
对此,有人质疑第三方平台为网站跑路提供了方便条件。首先,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规避了非法集资的嫌疑,同时可以免除资金在流转过程中跨行跨地区的手续费。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美名成为网站派给出借者的定心丸。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出借者之所以安心出借,均认为有“第三方”担保,资金相对安全。所以在淘金贷出事后,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与环迅交涉。淘金贷受害人不解环迅为何与一个没有营业执照的网站合作。环迅方面曾对媒体表示,当时淘金贷出示的五证齐全并且合法。但在此之前,淘金贷网站曾发布《关于客户对平台资质表示质疑的解释》的公告,公告中淘金贷承认自己暂时没有营业执照,需要50天才能办理下来。对此,受害人质疑环迅的审核制度和公正性。
翼龙贷创始人王思聪认为,要规范整个行业,借贷网站与支付平台的合作模式有待完善。借贷网站不能只把支付平台当做支付工具,P2P公司需要托管资金以保证其安全性。资金托管,银行是个不错的选择。王思聪透露翼龙贷正在尝试与建设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合作,将出借者的资金托管给建行,P2P公司无法动用这笔钱。据介绍,这其中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环节,出借者的钱直接到了建行,出借者即使在投标过程中的冷冻期也能收获银行开出的活期利息。
除了完善与“第三方”的合作模式,多数受访的P2P网贷公司均表现出了对“监管”的渴望。“行业本身需要一个明确的监管环境。目前,P2P网络借贷市场缺少统一的监管机构,如果像支付平台那样有统一牌照,P2P网贷风险会小很多。”王思聪说。易贷中国创始合伙人陈顺爱对目前P2P网贷市场表现出些许的担忧。“P2P平台缺乏行业监管,极容易出现信用危机或倒闭风险。”陈顺爱说。
由于借贷网站开立了第三方账户吸收放款人的资金,即便发生信用风险,网站也很难被界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卫峰认为,就目前而言,如果出现纠纷,所能参照的法律似乎也就是《合同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