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郭菲、刘照兴记者范婧睿)为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题,解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三农”客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足度。2012年6月18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的指导意见》,记者了解到,围场县农信联社快速行动,大力开展以“推广小额>贷款、创建阳光信贷”的主题活动,全面推行了阳光信贷工程,成效显著。
推行阳光信贷工程做到“三个到位”
组织宣传到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累计出动人员118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1240多份,建宣传台12处,张贴标语1470多份,并在各营业网点都制作了“阳光信贷”服务公示牌,将各种贷款流程、服务时限、监督电话、信贷人员联系方式等诸多要素进行公示,解决了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全面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加强行风建设,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服务效率,接受社会监督,严查“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行限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农服务活动,为信贷用户营造一流的金融服务环境。
考核督导到位。出台了考核信贷人员的奖罚措施,每年将信贷人员近1万元的工资与放款数量、质量挂钩,使效益最好的信用社和效益最差的信用社的信贷人员收益相差近2万元,促使信用社和每名信贷人员主动谋划和发放贷款。并将“阳光信贷”工程贯穿于整个贷款操作流程之中,在督办中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重点做好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等工作的督办检查。
信贷服务到位。建立以村、组为单位的信息网,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和贷款进行管理。该联社平均每个信贷人员都承担着3个村以上的1000左右户贷款业务,工作量很大。信贷人员普遍采取以村、组为单位建立信息网的方法,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和贷款进行管理。
通过村、组干部对辖区农户进行深入广泛的摸底调查,同时吸收威望高、人品好、情况熟并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群众代表参与授信评议,既节省了入户调查时间,又能保证贷款发放的质量。贷款到期后,由于近两年农村信用环境好转,90%以上的贷款户都能主动到信用社还款。对不能及时归还的,由包片信贷员向村、组提供欠款人员名单,村、组干部会主动逐户组织帮助清收。通过村、组干部帮助清收贷款回收率能达到95%以上。
全面推行阳光信贷工程做好四个结合
与创新信贷方式相结合。积极探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路子,推出“公司+农户”等多种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的“绿色通道”。2012年该联社采取由公司担保、农户借贷、专款专用的方式,向每户养鸡户发放3万元以内的养殖贷款,用于建鸡舍、购种鸡、买饲料,出栏销售等各个环节,带动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加快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与提升支农服务水平相结合。优化信贷服务举措,以小额农贷为主要方式,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统一安排时间,通知各村、组集中办贷。2012年1-8月份,全县信用社累计上门服务1500多人次,在农民家里办理贷款手续8000多万元。对腰站乡时差蔬菜产区,棋盘山镇周边大牲畜养殖产区,新拨、殷家店等乡胡罗卜产区实行重点倾斜,积极鼓励那些有资金缺口的种植大户、生产资料经销大户以“贷”致富。
与加强风险防范相结合。从“精流程、算细账、重质量、明职责”入手,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加大问责奖惩力度,确保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促进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的长足发展。
与信用工程创建相结合。制定出台了《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和《信用农户评比暂行办法》。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通过深入细致调查,逐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按照信用等级核定贷款额度,及时为农户办理贷款,确保>小额信贷的发放落到实处。对已建成的信用村、组,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各乡镇、村组、广大农户参与信用评比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农信社已建农户经济档案91289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3.45%;评定信用户70556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6.77%;评定信用乡镇9个,占全县乡镇的24.32%,建成信用村18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8.33%。新拨乡二道河子村通过信用社贷款支持,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4500多亩,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全村309户农户中有278户被评为信用户,成为远近文明的小康村、信用村。
全面推行阳光信贷工程实现了三个效果
树立了形象,提升了市场竞争力。通过此项活动,提高了干部员工对实施“阳光信贷”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广大群众知晓“阳光信贷”工程的相关内容,实现了阳光、透明,取得了群众的信赖。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和违规违纪行为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围场联社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实现了农民、政府、社会三满意。
农民满意。信用社贷款覆盖全县各乡村,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能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将资金用在了农民最急需的生产项目上,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政府满意。由于信用评创工作的不断推进,评比领域的逐步延伸,进一步密切了信用社与政府、村组、农户的联系,同时为打造诚信和谐社会创建平台,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将信用村镇和信用户评创工作纳入乡镇政府政绩考核序列。无论县、乡镇,还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对信用社工作充分认可并给与高度评价。
社会满意。信用社贷款拓展到农村各个领域,得到了农村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可。
获得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有利推动了小额信贷推广和信用村创建工作。近年来全县农户贷款逐年增加,农户贷款达到贷款总额97%以上,年均8万余笔。全县有80%的农民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致富。在围场县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围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出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5亿元、62.16亿元、1.2万元、3532元,同比增长12%、19.2%、8.5%和14%。
同时信用社资金周转加快,不良贷款占比由2002年的51.4%,下降至2012年6月的2.54%,占比下降48.86个百分点,降幅达95.06%。使有限资金得到了充分运用,周转速度明显加快,盈利水平逐年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多年被上级单位评为经营成果优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