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信托是调结构的一面镜子
如果说信托结构的转换可以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市场热度的转变,或者某种意义上说,信托是中国经济调结构的一面镜子,那么近期火爆的基建信托则成为市场不得不关注的对象。
上半年,基础设施信托的总成立规模达到701.48亿元,成立数量也达到了304款,分别同比增长168.77%和101.32%,在全部新成立产品中的占比高达26.82%和31.44%
一直以来成立数量平平的基础设施信托在今年五六月份却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黑马,月成立规模分别高达176.49亿元和221.59亿元。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信托的总成立规模达到701.48亿元,成立数量也达到了304款,分别同比增长168.77%和101.32%,在全部新成立产品中的占比高达26.82%和31.44%。而今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基础设施信托成立规模仍然较高,仅上周便募集资金40.79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36.96%。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成立304款基础设施信托计划,合计募集资金规模达701亿元,其中仅6月份单月成立规模便高达221亿元。
基建信托占尽天时地利
究其原因,一方面应该是由于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集中到期,需要迅速融资截至今年8月末,2009年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债将全部到期,更广义的到期洪峰在今明两年,预估合计到期额度将达到3万亿元;另一方面主要是缘于今年以来新一届地方政府掀起的一轮>出借热潮冲动。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累计同比增长7.8%,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7.6%,均创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2008>金融危机的后果顽强持续,国内经济不景气,为了达到“稳增长”的目标,重大项目和基建出借仍是对冲经济下行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拉动基础设施出借。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GDP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基建类>信托产品销售火爆符合逻辑。
事实上,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3种渠道:财政拨款、债务性融资(政府的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地方政府债券等)、资源性融资(项目融资、土地融资、特许经营权融资等)。
再者,7月6日,全国人大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直接叫停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地方政府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关闭。
基建信托占尽天时地利。
2.0版的出借计划VS2.0版的债务危机
地方政府的出借计划可以用疯狂形容,都在千亿元以上,有的地方出借计划甚至达到了万亿元的规模,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数倍甚至几十倍不等。近期,地方版产业规划密集出台,涉及出借额动辄上万亿元。市场人士指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出借潮来临。
8月20日,重庆市发布工业领域主要产业三年振兴规划的同一天,广东全省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当日,广东省提出17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出借过万亿元。
浙江省已编制了海洋经济发展建设重点项目规划,涵盖490个重点项目、总出借超过1.2万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出借将达8000亿。
8月22日,天津市初步确定今后4年将投入1.5万亿元重点建设10条产业链,进一步壮大该市产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聚集。这10条产业链规模将从现在的1.2万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4万亿元,具体包括规模达万亿元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和重型装备产业链以及汽车产业链、物联网云计算产业链等。
实际上,7月以来,各地在中央“稳增长”的宏观经济定调后,纷纷宣布了促进出借和增长的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至少有13个省市发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或稳增长措施,涉及金额超亿。
最近各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今年6至7月,近24个地方城市启动超百亿的出借项目,初步估计总出借规模达到5000亿元。但计划易定融资难,截至8月2日,除湖北外,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201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出借完成情况。其中,贵州增速最高,为58.1%,上海最低,为4.5%。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有26个省(区、市)出借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的出借计划由地方政府主导,被称为“2.0版的四万亿”。对于当前出台的地方出借计划,有业内人士担忧新一轮出借竞赛正在展开,并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本轮出借不同于上一轮的四万亿出借,效率应当有所提升。最终是2.0版的出借项目,还是2.0版的债务危机,若干年后市场自会给出答案。
万亿出借计划的愿景和远景警惕信托兑付>风险
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之所以能够如此快膨胀,与2008年出台的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密切相关。
2008年的金融危机,政府的4万亿出借立竿见影,政府成功地将经济拉出谷底,但另一方面,这幅药方的副作用也慢慢显现出来,货币政策全面放松,利率也全面下调,货币放水,导致吹大了资产价格泡沫。
而当前地方已进入发展低谷期,出口、内需已显疲态,稳出借就成了稳增长的全部寄托,目前各地方已公布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
而更重要的是,地方投融资不一定能得到最优配置,倒是容易朝着社会回报率较低的工程上。地方政府投融资往往会集中在短期见效快的项目上,屁股决定脑袋,地方政府负责官员任期短,更注重的是任期内政绩光鲜,至于还债的风险则可能延后至后一届政府及当地百姓身上。
一些地方为了保GDP增长,政府采取了用新泡沫掩盖旧泡沫的政策,它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盛行的政策基础,而债务风险并没有化解,仍留在体系内,这种“游戏”便会停不下来。
基建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而基建类信托产品周期一般不会太长,往往项目还没有开始盈利甚至还没完工,信托就已经到期。而基建信托风险取决于具体项目的运转情况以及背后政府的财政状况、融资平台公司的担保情况等。
再者,房地产信托有实实在在的抵押物,而基建项目一般是政府项目,诸如公路、铁路等基建项目是不能用来抵押的,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做出了到期承诺还款的承诺,但并不直接为信托还款承担担保责任。很多融资平台因为进行了多次融资,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土地做为抵押。而且有的融资平台做过很多次的担保,已经不是现金流全覆盖,所以这样的融资主体在信托兑付的时候存在一定风险。
盛大:上海利得财富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硕士。先后任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师、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室副主任、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总经理助理、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财富管理中心经理。)
王珍:现任利得(中国)财富管理研究院研究总监
未经和讯网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发布此稿件,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