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朱海斌)中国2013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8%(摩根大通:7.7%;市场预测:7.8%),而二季度则同比增长7.5%。我们季调后的计算显示,三季度实际GDP环比季调折年增速大幅提高至9.1%,而二季度的环比季调折年增幅则为6.9%。(相形之下,政府的环比季调非折年计算得出的三季度环比季调折年增速为2.2%,而二季度则向上修正至1.9%
(前值:1.7%)。)分部门看,消费、>出借和净出口影响前三个季度GDP总水平(同比)分别增长3.5%、4.3%和下降0.1%。
详细分析9月份数据,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摩根大通:10.4%;市场预测:10.2%),而8月份为同比增长10.4%。9月份,季调后的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8%,而8月份则为环比季调增长1.2%。
在内需方面,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摩根大通:12.4%;市场预测:13.5%),而8月份则同比增长13.4%。这表明9月份环比季调强劲增长1.5%,而8月份则环比季调增长1.2%。
今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实际增长6.8%)。此外,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6%,超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和实际GDP增速。
此外,1月至9月固定资产出借温和回落,同比增长20.2%(摩根大通和市场预测:20.3%),而1月至8月为同比增长20.3%。我们的计算显示9月份固定资产出借同比增长19.6%,而8月份的同比增速为21.4%。这意味着9月份环比季调增长0.8%,而8月份环比季调增长1.7%。
在固定出借的三大构成要素中,分别来看,房>地产出借强劲反弹,制造业出借持续强劲复苏,基础设施出借放缓但仍保持稳健增速。具体而言,1月至9月房地产出借同比增长19.7%,而1月至8月则同比增长19.3%。这表明9月份同比增长22.3%,而8月份则同比增长13.1%。此外,1月至9月,占总固定资产出借34%的制造业出借进一步反弹,同比增长18.5%(1月至8月同比增长17.9%),表明9月份同比增长22.1%(8月份同比增长22.5%)。同时,1月至9月,基础设施出借同比增长26.3%,而1月至8月则同比增长27.0%。我们的计算显示,9月份基础设施出借同比增长23.0%,增速仍强劲,但显著低于8月份33.8%的同比增速。具体来看,1月至9月铁路出借从前8个月的同比增长17.1%大幅回落至10.2%,1月至9月道路运输业出借同比增速持平于23.8%,1月至9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出借增速从前8个月的同比增长29.8%降至29.3%。
在固定资产出借的先行指标方面,1月至9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出借同比增长13.3%,而1月至8月同比增长14.4%。
在房地产开发方面: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1.5%,远高于8月份9.5%的同比增幅。在销售额方面,9月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7.9%,而8月份同比增长13.9%。9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大增38.5%,而8月份则为同比下降18.5%。
今年1月至9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8万亿元(年初迄今同比增长28.7%),而1至8月份总计为7.7万亿元(年初迄今同比增长28.9%)。资金增长的原因是近期市场交易较活跃。在主要资金来源中,预售客户垫款同比增长36.1%,占9月份资金总额的28.7%,按揭贷款同比增长45.8%,占资金总额的11.0%,自筹资金同比增长18.4%,占资金总额的41.0%,银行贷款同比增长32.3%,占资金总额的15.5%。
由于三季度经济强劲复苏,实现今年7.5%的增长目标几乎无虞。增速的反弹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第一,自7月份以来采取了稳增长政策,包括明确增长底线以及一系列支持部分行业出借(例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保障房等)和服务业(例如扩大增值税改革范围)的具体措施。市场情绪和信心的好转对整体经济活动提供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包括近期制造业出借回暖和房地产市场活跃,后者再次成为近期的政策担忧。第二,经济增长得益于一季度信贷强劲增长的滞后效应(滞后期通常约为两个季度)。最后,以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全球经济的复苏推动了全球最终需求的改善。
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增长复苏的可持续性。在我们的基线假设中,三季度可能是经济复苏的顶峰(以季环比季调折年指标来看),四季度的环比季调折年增速可能将回落至较高的7.8%,2014年降至7%左右。我们维持2013年全年GDP增长7.6%的预测,
并将2014年GDP增速上调至7.4%(前值为7.3%)。
我们增长预测的调整路径主要有两大论据支持。从国内看,三季度推出的促增长措施主要是为解决当时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三季度强劲的业绩消除了该下行风险;在即将于11月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将重新成为政策的重心。这意味着政府可能将加大力度解决经济中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例如部分关键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财政不平衡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这可能将在短期内拖累经济增长。具体而言,今年促增长措施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货币>和信贷政策保持中性立场不变。“缩减量宽规模”仍是当前的主要题材,而且将继续成为未来的主要题材。信贷放缓最终将影响增长复苏的力度。而且,从外需来看,尽管发达市场经济复苏,但新兴市场(近年来成为中国更重要的出口目的地)继续受经济表现疲软的困扰。此外,人民币的升值(具体而言是实际有效汇率)将对中国的出口复苏产生负面影响。总体而言,我们预计未来,中国的出口将改善,但不太可能重回两位数的强劲增速。
短期内,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我们预计新一届领导人将制定关键领域的改革战略,例如行政改革、>金融改革、财政改革、土地改革和资源价格改革。其中,财政改革和土地改革的指导意见值得重点关注。我们预计新领导人将采用逐步渐进的改革方式:不太可能实施激进、大范围的改革措施,但也不太可能只是空谈,没有行动。
在经济方面,除常见的经济指标外,我们建议特别关注信用供需和制造业出借。信用变量(社会融资总量及其具体细节)较为重要,原因有二。第一,判断决策者继续推动缩减量宽规模的决心,或在随着经济活动走强、信贷需求可能将增加的背景下,是否使用“坚持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的官方政策语言。信贷的正常化对于调整中国经济结构至关重要。第二,虽然信贷的放缓通常不利于经济增长,但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改善可能将起到缓解作用。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消除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投机因素,而且希望将信贷引导至生产率高和信贷周转较快的行业。这些措施的成功与否将是决定我们基线情景假设的结果的关键。
此外,制造业出借的持续疲软已经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近期制造业出借的反弹(8月和9月)尤其令人鼓舞。复苏的质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和可持续性将是评估未来几个季度增长前景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