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一朵小小的棉花,正在狂舞。
郑棉cf1101合约8月26日报收17180元/吨。9月20日突破20000元/吨。9月28日突破22000元/吨。至10月21日,多个合约盘中触及涨停,再创历史新高。收盘时,主力1105合约收报在每吨24995元,远月1109合约则以涨停价收盘,报每吨25020元。
短短两个月,>价格屡创中国棉改以来新高,一路飙升达50%以上。这股狂潮已经向民生领域蔓延。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6%。这朵小小的棉花成了席卷全国的通胀预期中的显眼标志。
与以往类似的价格风潮一样,在外界眼里,温州资本成了这轮炒作的“第一嫌疑人”,“温州游资狂炒新疆棉”的传闻风靡网络。
然而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炒作棉花的主力资金并非“温州籍”。
“银行已经对我们停贷了,我们有什么钱狂炒棉花?”10月19日,正在新疆阿克苏的温州籍棉花采购商杨同人反问。
“炒高棉价的后台主力是大型棉纺企业的资金,温州人只不过是跑前台的角色。”浙江一家大型棉纺企业新疆驻地代表陆路(化名)对记者表示。
被停贷的温商拿什么炒棉?
“你过来就知道了,我们这里私营的轧花厂到处都是温州口音。”杨同人在电话里向记者描述阿克苏的情形。
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市,新疆长绒棉的主产区之一,314国道横穿郊外,这是温州商人在新疆的云集点之一。一辆辆满载棉花的车辆沿着国道从他们的门前经过,更扰动了杨同人等人的愁绪。
杨同人,温州永嘉人,从叔叔到伯伯,整个家族现在都在新疆收棉花。而在阿克苏一带,活跃在棉花及相关领域的杨同人的老乡起码在1万人以上。和之前在山西做煤老板的温商不同,这批温州棉商主要来自永嘉。
温商在新疆棉花产业的集聚由来已久。初始,他们集中在棉花加工领域,以棉被加工为主,人称“弹棉佬”。2002年棉改后,“弹棉佬”们携亲带友,大批进疆,渗透到棉花产业的各个领域。
杨同人就是那时随着叔叔来到新疆收棉花。
“我们收购棉花,基本都是依靠银行资金,自己没几个钱。”杨同人说。一开始,温州人依靠自有资金抱团的形式生存。后来利用抵押取得银行>贷款,信誉积累到一定级别后,基本是依靠银行资金收棉花。支持他们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对近期外界盛传温州游资在新疆狂炒棉花,杨同人的说法是:“恰恰相反,今年银行不再对我们放贷了。”
这是棉花市场严峻形势引发的一项调控措施。
据中国棉花网统计,今年全国棉花可用库存总量为311万吨,而到新棉上市前几个月,国内纺织企业棉花需求总量约为354万吨,供需存在43万吨的缺口。9月份,中国棉花协会预测,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棉花总产670万吨,较上月预测减少26万吨。为此,国家自8月10日开始抛售超过54万吨国储棉,但棉价仍一路狂飙。
于是,9月2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和农业发展银行7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强力调控棉价。农发行即从9月份开始对棉花采购商停止>发放贷款,新疆的温州棉商首当其冲。
“这个时节,有时一天收购下来,就得五六百万资金。没有贷款,我们拿什么炒棉?所谓百亿温州游资新疆‘炒棉’一说,完全是无中生有。”阿克苏地区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时文否认了这波炒作资金来自温商。
温商们收购棉花的资本被突击性抽离,拔掉了他们棉市扑食的爪牙。但停贷并没有让棉价停下来,因为在全球棉价暴涨和通胀预期的驱动下,更雄厚的资金洪流涌进了新疆。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