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一边是大量闲钱无处出借,一边是想创业却缺少本钱,于是“拍拍贷”、“红岭创投”、“齐放网”等民间>网络借贷平台悄然兴起。这种P2P(个人对个人)信贷网贷模式通过网络让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建立借贷关系,一时间,“网上借钱,解燃眉之急”成了“缺金者”的新口号。很多人在跃跃欲试的同时也不免要问:网络借贷靠谱吗?借出去的钱回不来咋办?借贷方个人资料会不会泄露?
草根阶层>贷款新模式
“现在银行存款利息很低,买银行网贷产品最少要5万元,听上海的同学说可以通过借贷网站网贷,我3个月前试了试,贷出去5000元钱,现在收回了本金,还有260元的利息,我正打算把手头的2万元闲钱都投进去呢。”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济南市民李先生昨天告诉记者。
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准备自己做饰品生意的苏小姐需要1万元启动资金,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她把自己的身份信息上传到网上,不到两天就贷到了1万元。
“网络借贷风暴”自2007年从上海登陆以来,影响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特别是近期借助于银行信贷紧缩发展迅速,从2年前只有拍拍贷等几家网站,发展到如今的上千家。
显然,网络贷款已经成为草根阶层的贷款新模式。目前网上借贷服务的贷款对象主要是短期、小额借贷者,借款金额在数百元到30万元内,借款期限在一年内。记者登录多家借贷网站看到,网上借钱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个人资金周转,比如租房、装修、买电脑、结婚、旅游等等;另一类是创业借款,有开旅游公司的,要在旅游旺季增加线路扩大规模;有在超市摆柜台的,要进一批新货;有在淘宝网上开店的,要进行店铺装修、调整产品结构;有贩卖手机充值卡的,要大批量进货降低成本;有加盟奶茶店的,急需流动资金……
谈及网络借贷的兴起,国内民间金融的领导品牌山东肯雅隆出借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健鑫告诉记者:“无论是银行还是>民间借贷机构,都需要借款人以房产作为抵押,借款起点一般是几十万元。网络借贷则是民间借贷的延伸,它不需要抵押物,完全是信用贷款,可以满足小额资金需求,还是挺有市场的。”
对于借款人来说,网络借贷的>利率一般低于民间借贷的利率,网站大多采用竞标的方式,每个放款人参与竞标时标明自己可以承受的利率,利率越低,中标的可能性越大。
“多对一”分散>风险
作为一种新兴的借贷模式,网络借贷的风险最受各方关注。记者浏览多家借贷网站注意到,网站作为一个中介平台,都有自己的风险管控模式,最常见的分散风险方式是“多对一”,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放款人对应一个借款人,而是多个放款人对应一个借款人,每个放款人最少可以只提供一百元的资金。如此,万一遇到借款人不能正常还款,每个放款人的损失不会太大。
网友“玉蝴蝶”说:“在放款时我会认真研究借款人的资料,如果感觉真实可信,就多放给他一些钱,不然就只给他几百元。”每家网络借贷中介要求借款人提供的信息并不相同,正常情况下,借款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工作证明、生活照片、劳动合同、固定电话账单、手机详单、工资卡最近3个月的银行流水、营业执照、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件都可以成为信用评价的依据,根据提供的证明获得相应的借款额度。但据一些网友反映,由于只能在网上查看借款人信息,有些证件可能是伪造的,很难辨别真假。
银行贷款有抵押有担保尚且会产生不良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网络借贷的风险不言而喻。济南“金融e通”网站负责人赵力认为:“通过网络平台借贷,对于放款人来说,也就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小打小闹,钱能回来更好,还有一些利息收入,如果回不来,也没有办法,我感觉这种模式很难持久。”
据了解,绝大多数网站明确表示对借贷双方的交易“不参与、不负责”。不仅仅是放款人担忧资金有去无回,借款人在上传自己的身份信息、各种证件资料时也很担心,这些信息会不会在网上传播?会不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网络借贷的初衷是满足消费需求或用于个人创业,吕健鑫认为,网络借贷由于条件所限,放款人、中介都很难监管资金流向,如果借款人曲线融资用于炒股、赌博等,后果可想而知。记者注意到,一些自称“公务员”的借款人公然声称“炒股急需资金”,也有不少放款人参与竞标。
山东银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借贷网站不属于金融机构,同时国家对于民间借贷中介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并没有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存在监管空白。由此,放贷人的资金很难得到安全的保障。
由于网站的地域及由谁管辖难以确定,借贷网站鱼龙混杂,网络借贷平台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注册为出借咨询公司,有的则为互联网中介服务机构。一些骗子以知名民间借贷机构的名义从事网络借贷,专门骗取借款人保证金。吕健鑫透露,近期,一家服务器设在国外的网站“克隆”肯雅隆网站行骗,国内已有不少受骗人向肯雅隆反映这一情况。
业内人士同时担忧网络借贷成为高利贷的温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在这些网络借贷平台上,大多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为上限,在此限额内由借款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利率。但根据网站运作规则,借贷双方建立联系后可以“私下协商”,高利贷很难避免。(记者王颖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