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在温债危机迅速引发市场对全国>民间借贷风险以及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担忧的同时,那些已经离开本土的温州企业又如何看待这场危机?是否会受到本土企业资金链危机的波及与传导?
10月1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深圳温州商会会长陈星平表示,深圳的温商多有实业,并不受本土企业资金链问题的波及。
“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支持改善中小企业税负压力的同时,也要建好与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相匹配的金融组织形式,支持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陈星平说。
中国房地产报:你如何看最近温州频频发生民间借贷问题?从上半年一直备受关注的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为何首先在温州集中爆发?
陈星平:>温州民间借贷问题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主要就是金融组织形式不开放,相关的配套服务与民间借贷需求的市场体量不匹配。
温州是典型的中小企业集中地,民间资本丰富,民间金融无论是存量还是需求都很大。但相对于市场发展来说,温州的相关配套服务就比较保守,政府以及既有金融系统的办事显得有些官僚,不但难向民资开放,并且效率低,再加上银行系统长期的超低存款利率,很不符合资本的快速周转逐利性。
所以很多温州的民营企业与资本都走向了外地,这也是为什么全国乃至全球的温商商会组织发达,国内197家商会,国外200多家商会。单深圳就有2000多家温州企业。温州三分之二的资金都在外面。
另一方面,温州的中小企业江湖气息过于浓重,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熟人借贷,>出借跟风集中。近几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基本上都是寻找快速收益、回报高的产业项目,包括炒楼及高利贷。
再加上地方政府比较支持地产开发,估计约有70%的规模直接进入了住宅、写字楼、矿产等领域。
但去年以来的地产调控,则对>地产出借产生了影响,使得出借地产的企业资金链紧绷。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评估各个诱发因素在此次危机中的权重?
陈星平:政策以及金融体制的不开放和监管相对滞后占50%的责任;民间借贷过于集中出借房地产,遭遇地产调控占30%的责任;温州民间借贷自身在资产结构配比以及缺乏专业出借人才等方面的缺陷,占20%的责任。
这些因子的合力,直接将温州推到了民间借贷风险以及中小企业生存担忧的风口浪尖。
中国房地产报:温州企业或者个人在深圳、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以及海外房地产出借状况如何?
陈星平:温州炒房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海南,而广州和深圳却是出借较少。深圳和京沪有完全不同的市场状况,广深是全国房地产启动最早的城市,经过20年的发展,市场的规范程度相对较高,已经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交易法规。
广深杜绝炒楼花、二手房不满5年转让征收个人所得税等都有效地限制了炒房行为。再加上楼市供应充足,老百姓理性出借没有跟风,所以温州炒房团在广深的投入量并不大。
中国房地产报:在深圳发展的温州或者江浙一带企业,是否会受到温州本土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的传导?是否会调资金回温州?
陈星平:来深圳的企业多各有自己的实业,因此并不会受到本土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影响。各企业还是要以各自的实业发展为主,估计不会抽调资金回温州。
中国房地产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是否有必要出台相关金融、税收、融资政策,拯救温州中小企业?温州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陈星平:温商出借区域广泛,为了防止危机传导扩散,维稳温州的要义也就显而易见。相关的支持政策还是有出台的必要的,目前温州本地政府与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银行信贷、减免赋税等政策,估计下一步还会有进一步的支持政策。
我认为,除了要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也要建立民间借贷市场的阳光化、规范化,建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组织体系也迫在眉睫。
同时,企业自身,包括个人出借者也要反省。有一个不好的案例,曾有几家企业抽调资金成立一家地产企业,出借房地产,但地产调控一来,这几家公司都受到了影响。中小企业今后要更加注重自身财务出借结构的把控、培养专业的出借技能与人才,避免集中跟风出借。
(本文来源: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