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温州有8000亿到1万亿的流动资本,而民营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融资服务。温州人在全国各地都有商会,成立一家总部设在温州的民资性质的温商银行,可以逐步在全国各地有温商的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分行,通过这个>金融平台,可以将温商的资金都盘活了。”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呼声又一次响起。
其实民间办银行阳光化呼声早已有之,在鄂尔多斯、神木一带的民间财富迅速聚集时,当地民间借贷市场风生水起。由于大量民间资金投向能源和地产,鄂尔多斯一带的民间借贷变成了“双刃剑”:巨量的民间融资在推动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兴旺发展的同时,也为未来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忧。在民间资金紧缺,民间借贷日益迅速发展,高利贷等问题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防控>风险,期待民间借贷呼声日渐高企。
尤其是近期在近期鄂尔多斯、神木民间资本断裂,民间借贷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提起民间借贷,很多人会自然联想到“高利贷”、“利滚利”、“非法集资”等负面形象。很多人都“谈民间资本色变”,真实的民间借贷已经被“妖魔化”。更需要民间借贷阳光化为其正名。
高层也在一直做着努力。8月9日,银监会发布《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与拟修订2006年版中的中资银行设立办法相比,对发起人的约束和要求有所降低。而8月12日,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管理层连续释放的政策信号,让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的梦想放佛不再遥不可及,但现实是至今民间银行阳光化仍步履维艰,破冰之路难行。
民间借贷阳光化迟迟靴子不能落地,归根结底还是怕民间借贷阳光后实行后所带来的风险,比如担心民间银行蜂拥而上造成恶性竞争以及关联交易等风险,此外,民间办银行准入门槛还是没降低,监管机构对于民间资本在>出借比例、资产规模等多方面均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而许多民间资本无法达到这一较高的要求,从而失去了转化为金融资本的机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审慎监管的考虑,许多地方对民间资本入股设立很多“玻璃门”和“弹簧门”,即使民间资本可以入股,但由于民间资本在金融机构中持股比例的限制使得民间资本虽然有机会出借,却无法掌握控制权,挫伤了积极性。
而不能把金融风险都归结到民间资本上,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当局的责任,但以此为由限制民间办银行,就像是民警为了保护社区的安全就垒墙限制居民的出入。那神木为例,神木民间借贷能够“野蛮生长”,是由>金融监管体制缺陷造成的:一方面,民间借贷准入门槛没把住,有政府批的,有银监当局批的,也有自发成立的,造成监管标准混乱、监管精力分散,无法形成监管合力;甚至对民间自由借贷处于监管盲区,无法掌握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县级金融活动处于监管末端,不少县区缺乏监管机构,监管实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即使像神木县政府设有县级金融行业管理办公室,但人员多为临时抽调,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真正履行监管之责。由此可以看出,消除多头审批和监管方式,整合监管机构职能;充实、加强监管力量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