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近半个月来,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帮扶措施和应对机制密集出台——
国家首次明确六大>金融政策、三大财税措施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从11月起,3年之内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严令银行须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严禁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等费用;
严格限制银行对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等费用;
首批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即将面世;
……
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逐步缓解,>民间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已大大降低。但当前,如何让民间借贷在有效监管下合法化、正规化、阳光化,如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已成为一道十分紧迫的课题。
双管齐下
疏通民间资本>出借渠道
温州市工商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中小企业达14万家,存在资金紧张状况的企业不在少数。而另一方面,据统计,目前温州市民间借贷规模达1100亿元。显然,温州市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面临着突出的供需不能有效对接的情况,而这也在东莞、鄂尔多斯等城市存在。如何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搭建起一座畅通、高效的桥梁?
有关专家认为,一是要为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拓宽渠道,二是要为民间资本的增值需求疏通渠道。
这是因为,为目前融资最为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能够迅速遏制民间借贷危机蔓延。同时,在浙江、广东等中小企业扎堆的地方,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愿不足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且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改观。此外,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所说,“大行做小贷业务也不够经济”,她认为,应关注无牌照的金融组织,让这些组织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形成错位的市场定位,实现互补,形成合力。
“给民间借贷一个合法的身份。”有关专家建议说,在相关法规、监控制度趋于完善的条件下,可以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担保公司、出借公司等成为合法、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民间借贷协会组织,集聚民间游离资金来进行出借增值,同时建立民间借贷资金运用中介制度、第三方许可制度、大额借贷登记制度等,明晰民间借贷资金存量、规模等,合理统筹调控,发挥民间借贷的补充作用。
就此,不少地方已作出有益尝试,力图打通民间资本与民营经济的对接之道。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日前表示:“浙江将引导民间融资资金通过集约化管理的方式,流向初创期企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创业的短期资金周转,以及成长型骨干企业的股权、债权出借。”
据了解,浙江还提出将重点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争取使浙江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出借高地”,要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出借难问题一并考虑、一起解决。
从严监管
降低民间借贷融资风险
当前,温州一些“跑路”老板陆续返乡返企,他们在总结企业陷入困顿、难承重压的原因时都表示,高利贷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他们的经历可以看出,不仅要疏导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之间正常、合法的资金供需关系,还应严密监管双方在对接过程中容易产生高风险影响的各种行为和各个环节。“化解民间借贷风险,取缔和打击不应成为政策的着力点,应主要遏制民间借贷的高利贷化倾向,减少市场投机风气。”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说。
当前,民间借贷监管的最基础工作就是将其“晒”出来。有关法学专家认为,应尽快明确民间借贷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明确界定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概念、范畴及不同对待政策,以及加快立法立规,一手引导民间融资公开登记、合规经营;一手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吸储、放高利贷等行为,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
“民间借贷市场的真正隐患在于那些‘不务正业’、不守法纪的担保公司,及涉及放贷的贸易公司、咨询公司、私募公司等身上。”深圳一位民间金融领域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就是说,“盯”住那些非法“炒钱”的中介机构,可成为当前开展民间借贷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而为了确保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也亟须将民间借贷真正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一些行业、产业,民间借贷融资总量越来越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所以需要加强监管民间借贷的规模、用途、>利率水平等。
据悉,今年人民银行已实施了两轮民间融资现状摸底调查,并有望推出一个非正规金融的制度性监测体系。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委已逐步从各自角度持续监测统计民间融资的总量、利率水平、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适时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等,有利于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
标本兼治
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民间资本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对此,资本方较为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好的项目。”
其实,早在2010年6月,温州市就已成立“民间资本出借服务中心”,旨在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据了解,近来该中心共举行了20多场项目推介会,涉及金融、基金、环保、新能源、新农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等领域。然而,当年达成的合作规模仅3亿多元,这对于温州上千亿的民间借贷规模来说,无疑只是杯水车薪。
“民间资本要进入一些领域还有不小的难度。”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直言,如果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出借健康发展的政策中允许的领域都真正向民间资本开放,民资就不会找不到出路。
不少专家也表示,民间借贷危机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是我国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管理的滞后,对民间出借的“双轨制”规定,以及长期以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迟缓。因此,必须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
“只有放松金融管制,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消除负利率,才能真正对高利贷这种高风险的民间借贷形式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广东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负责人钟玉说。
浙江一家担保公司的负责人也提出,要吸引民间借贷机构和借贷人自愿走向合法化,还须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完善各种制度,简化民间资本准入门槛,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城商行,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起更多的真正的民间互助性、合作性金融组织,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我们也希望找到好项目,来拓展发展空间。”温州小企业主赵庆峰说,“都说要转型升级,但存在很大的难度。到底往哪个方向转,还需解决技术、资金等等问题。”赵庆峰说,他希望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下大力气,鼓励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最终改变民间资本热衷于“钱生钱”的畸形盈利模式,从而专注实业,做大做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