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买股票
买基金
买黄金
>余额宝引出各种网贷宝
互联网
近期余额宝所引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正在席卷全国,继阿里“余额宝”、东方财富(300059)网“>活期宝”、数米基金网“现金宝”,8月6日消息,苏宁易付宝也将涉足基金网贷。互联网金融一时风生水起。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可以实现三赢:支付工具收取服务费,增加用户黏性;>基金公司获得大量用户;而用户多了网贷途径。
背景回顾
过去一周,你跟金融打过哪些交道?用拉卡拉还了信用卡欠款、把多余的闲钱存进余额宝或用支付宝在网上买了一件新衣?不仅如此,很快,你还可以用微信5.0版消费麦当劳或者买一个极为生动的表情发给爱人;如果想方便快捷获得贷款,有一个选择是“人人贷”……
余额宝高调上线后,迅速引爆全国金融市场,短短两个多月,互联网金融领域动作频频:阿里小贷与东方证券推出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批;新浪发布“微银行”,可办理开销户、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腾讯宣布发布微信5.0版,主要应用方向是金融网贷,并将与旗下财付通合作推出支付功能。
就连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这三个一度在电商价格战上打得火热的“老冤家”,如今正竞相在互联网金融这个新战场上“攻城略地”。
如果你还来不及反应,那么很容易被落下,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上时常让人措手不及。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以前由银行扮演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正在被互联网公司取代,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各种“宝”细分市场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发现,互联网金融包含了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网销基金等近10个细分领域。由于近期余额宝所引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正在席卷全国。众多与互联网和金融有关联的公司也开始引起大众的注意,比如融360、人人贷等。
德邦证券相关分析师称,网络直销可以基金产品为例,余额宝推出以后,生意宝、收益宝、活期宝、现金宝、易付宝应运而生。理论上,各种“宝”的限制都在于人们手中的闲置资金与人们财富增值的欲望,余额宝实现了人们准备用于购物的钱的增值,活期宝实现了人们暂时不用于炒股的钱去增值。
可以预见,以后推出的所有的“宝”都会抓住人们用于不同用途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网贷。
与此同时,各类网贷宝还打起了差异化竞争的路线。“有的着重电商平台转账的便捷性,有的着重电商平台基金销售的品种多,还有的着重货币基金的实时兑付性能。”一基金分析师表示,不管怎么样的差异,模式可以总结为“短期资金用途+增值+实时赎回”。
有分析称,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人们现在用于投入货币基金的资金从线下撤离到线上。在业界看来,货币基金稍高于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以及即将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现实决定了市场并非想象的那么大。有专家称,余额宝未来的规模可达1000亿至2000亿元,但实际上这是整个短期资金网贷需求的规模,余额宝、活期宝等方式只是从中各分一杯羹。
但有一点应该引起关注,类似余额宝这样的网贷工具,正在吸引广大年轻消费群。就像当年QQ用户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一样,这一部分客户将在3-5年之后成为网贷的主力军。
互联网“搅局”金融业
微信5.0版本正式上线,增加快捷支付;支付宝未来一周将推信用支付服务,直接透支消费额度最高5000元;京东商城、当当网等33家企业发起成立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组织;京东商城已成立金融集团,且已累计放款几十亿元……这是近期金融领域最热的几则新闻。
相比以往,以上的新闻主角已由银行、基金、券商等变成清一色的互联网企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大数据时代已经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不可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先进行电子金融业务,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
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表示,“一方面,互联网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网贷平台,就像天猫和平台上商户一样,用户在有了更多选择的同时,平台也可以获得利润分成。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网贷形式让用户零散的、小额的、沉淀资金产生一部分收益,即便收益不高,但能够将资金盘活,并有随取随用的特点,可以让用户对支付平台有依赖感,增加用户黏性。”
自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进入我们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做交易开始变得更加普及。随之而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迅速渗透到每个角落。
翼龙贷CEO王思聪指出:“互联网金融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信贷资源覆盖不到的地区通过互联网迅速覆盖。另外拿P2P(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平台来说,只要有网络环境,借款人与放款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借款、出借,这是传统银行所做不到的。而且,互联网金融比起传统的金融业来说,更加节省成本。”
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
“互联网金融是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进行深刻变革后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交通银行(601328)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侯维栋在2013年陆家嘴(600663)论坛上表示。
事实上,目前互联网金融似乎还没有一个严格定义。从已出现在周遭的服务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支付行业,如今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达200多家;第二类是P2P模式,有粗略统计称目前全国大体有300家P2P公司;第三类则是淘宝、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公司对接持牌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针对其平台上的商户、个人所推出的金融服务。
作为阿里的创始人,马云曾多次阐述过互联网金融,2013年3月份宣布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成立时他就说:“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后来他又说:“而要服务80%,以前没有被服务好的,我们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去服务他们。”因此在马云看来,互联网金融中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才是关键。
侯维栋也表达过类似看法,他认为,互联网首先秉承着开放、合作和分享的精神,被称之为互联网精神。未来互联网精神应该就是在互联网这样的一个新型业态下,金融机构通过深入的变革,来为客户提供适应于互联网特征的个人金融服务。
其实,互联网最大的贡献,是打破了原先中央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将层级金字塔结构扁平化,形成了所谓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了资源自身的合理配置,其背后是追求效率、平等、透明和共享的互联网理念,对专制和垄断有着天生的排斥,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的互联网化,这种理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
传统金融产品亟待个性化
过去躺在大客户身上“数钱”的银行、基金公司,或因阿里小贷、余额宝的出现,有了“紧迫感”:聚少成多、百川汇海的吸金景象在互联网平台上成为现实。
“你看看‘余额宝’,人均投入1900元,放在过去传统金融机构是不在乎这类客户的。”诺亚财富的刘宇感叹道,互联网逆袭金融行业最彻底的革命就是渠道变化。
那种靠结构简单的网贷产品、现在靠互 联网流量就能带来巨大的增值效果。
“因为它是自下而上对传统金融营销渠 道产生蝴蝶效应,最终互联网金融会成为一个网贷终端,并形成百家齐放的局面。”刘宇说道。
现在,最该着急的就是那些第三方基金直销渠道。银率网分析师牛雯谈到,互联网金融创新打破传统的基金销售格局,减少基金公司对银行的依赖。
“基金公司最需要做的是提升基金份额净值,而不是花大力气去雕琢小的设计技巧,没有收益,任何创新都显得苍白无力。”业内人士指出,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应该思考的是,产品设计如何从出借者需求入手,销售渠道如何减少手续流程和环节,从而降低手续费率,使出借者得到最大化的出借收益率。
有利网CEO刘雁南谈到,互联网金融产品必须符合三个纬度。“首先是安全,移动客户端对安全性的要求比web端要更高;其次是简单明了,方便用户操作,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第三是产品本身的设计应注重与用户交流频次,设计个性化的产品。”
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传统金融模式还不求变吗?两年前,一些私人银行的VIP客户是不会仅凭APP或在线咨询就能完成认购流程的。这两年变化太快,高净值用户也用微信了。微信很好地满足了高净值客户对私密性移动社交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带来对思维的改变更多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意识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的意识,才能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但由于体制的关系,“紧迫感”这把利刃当然不会马上掉下来。现在可以看到,央行正在对P2P、网络支付、小微信贷等互联网金融的多个维度展开摸底调研,这些信号也在敦促着传统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只是要向产品、服务、运营、人才全面过渡还需要过程。
问题显露监管“升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较2012年底增长10.8%,使用率提升至41.4%。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7911万,较2012年增长了43.0%。专家指出,未来,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加速,网购、游戏、在线旅游预订等市场的活跃,以及用户对其他付款渠道不断增长的需求,将继续推动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网民规模的增长。
以网络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新金融不断发展,但监管的不足也同时凸显出来。就互联网金融而言,目前,第三方支付、P2P、众筹融资中,仅第三方支付有央行下发牌照,且监管尚未完全到位。支付安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有所暴露。而对金融互联网来说,普通百姓不仅要面对金融交易的复杂多样性和专业性,掌握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难度增大,而且须面对网络金融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以P2P为例,自2006年起,一种依靠网站、实现个人对个人(P2P)直接收发贷的网络贷款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融360”、“钱贷”、“网贷之家”这些第三方网贷行业网站,已经在业内享有一定名气;但也出现了“天使计划”“贝尔创投”、“众贷网”倒闭等恶性事件。
“现在互联网金融面对很多问题。金融先天具有风险属性,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金融的一些特性,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位淘宝基金直营店负责人表示。
在风险逐渐暴露的同时,监管层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重点关注。据悉,根据国务院有关批示,相关部门已经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并于8月1日专程到上海、杭州两地进行调研。据了解,前述研究小组人员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共同组成,由央行牵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来最大规模的政府调研。
之所以兴师动众,业内认为与目前的监管方界定尚不明确有关。“网络借贷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涉及经信部门也涉及保险、证券、银行等监管部门,不好界定。”有业内人士表示。
明确监管部门始终是行业的期待。“这样就可以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减少行业鱼龙混杂的状态。”业内人士认为。
持有同样观点的专家表示,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管体系,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很难控制。
本报记者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