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在利率市场化的当下,调整信贷结构成为各家银行的必然选择,而小微信贷则作为业务蓝海吸引着各家银行的争夺。不仅城商行视之为“翻身利器”,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亦不放过这一“香饽饽”。与此同时,《>出借快报》记者发现,最近由国内P2P业务做到最大的>宜信推出的“创业>贷款”企业债权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也受到了中小微企业界不少关注。
众银行抢食小微>金融
据报道,青岛、上海、南京、天津——这是平安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市场营销负责人嵇磊一周的飞行足迹,而这半年来他几乎成为空中飞人,赶赴全国各地与各分支行客户经理交流小微信贷业务经验。
嵇磊本是民生银行江苏某支行的行长,半年前平安银行筹备小微金融事业部,有着丰富小微金融经验的民生银行管理团队成为平安重点挖角对象,嵇磊便是其中之一。平安银行如今在小微金融业务上的拓展只是各家银行抢食的缩影。
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量级正逐步下移,中小企业客户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群。另外,银监会也出台了各类政策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其中包括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计入存贷比考核。
央行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人民币企业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9332亿元,占比超过三成,其增速比上季度末高0.9个百分点,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0.1和5.9个百分点。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8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而据此前多家银行的2012年年报披露,小微金融已成为银行转型的重点目标,虽然各家银行做法有所差异,但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的决心却无一例外。
以招商银行为例,而在中小企业服务领域,去年招行通过一系列小微业务创新,推出抵押贷、配套贷、POS贷等小微企业服务,并缩短了审批流程。去年招行小微贷款增量名列同业第一,达到人民币900亿元,促动零售净利润实现33%的增长。
据了解,招行不仅大力开发存量客户资源,召开小微贷款推介会拓展营销新渠道,还利用全行资源以实现小微金融全员营销。招行的做法在业内并非特例,据记者了解,国内小微金融业务走在最前列的民生银行早在2年前就主动与协会商圈合作,提供行业和商圈的联保贷款。
8月8日,广发银行也正式发布“小企业金融快车”服务品牌,通过首创小企业“六专”服务体系,推出“103工程”信贷工厂试点,开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捷算通卡”,为广大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体验,快速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据广发行行长利明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行“小企业金融中心”小微企业一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约70亿元,全行“小企业金融中心”小微企业客户较年初增长951家。
宜信推出企业债融资成新宠
一般而言,现代金融信用体系中,人品好的人运气也会好。人品即信用,于是信用度高的企业,在发展中也会获得合作伙伴更高的信任,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
VC>风险出借在国内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获得优秀机构出借人支持的高成长企业已经数以千计。这些企业大部分具有创新的服务模式或者技术,代表了新兴的生产力发展方向。但是,相比于传统企业,它们一般都是轻资产的,没有房产和土地可以抵押,因此,在其发展历程中,却较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不得不屡次靠稀释股权进行融资。对于高成长性企业来说,股权是最有价值、增值最快的资产,股权融资的代价经常过于高昂。
日前,P2P业务做到全国最大的宜信公司携手华创资本,开发了一个名叫“高成长企业债”的借贷项目,即利用信用体系,改善借款难度,用债权融资的方式,支持这些优秀的企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据了解,所谓的“高成长企业债”项目是指如果一家企业获得了优秀风险出借机构的出借,随之而来,在它需要更多的发展资金时,除了进行下一轮股权融资,还可以选择申请债权支持。
据报道,这种“高成长企业债”没有行业、地域限制,无需实物质押,还款方案根据企业现金流特点灵活制定,甚至无需“收托支付”,企业可以灵活用款、灵活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宜信—华创高成长企业债”已经积累了对数十家企业进行成功出借的案例。借款金额小到几百万人民币,大到上亿,而且“创业贷款”并未特别明确要求企业资金使用方向,仅仅考虑借款企业的偿还能力,因此更加符合了企业运作的多种需求。
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一基于债权出借的创新金融模式,其实本质上是十分简单的借贷关系,但与银行贷款不同,这一借款模式抵押相对灵活,因为其并不强求土地房屋等抵押物,而完全可以使用股权、专利甚至数字版权等财产性权利做抵押,因此非常符合具有“轻资产”特征的新兴公司的现实需要。但借款成本还是不会很低,要略高于银行贷款。
小微信贷利润不低市场竞争趋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入小微企业争夺大战,企业融资定价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银行而言,小微信贷的重要意义之一便在于其丰厚的利润空间,然而,有银行人士称,由于竞争过于激烈,有的地区即便将小微贷款定在基准利率也未必能吸引小微企业。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家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的定价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比如平安和民生银行便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而工商银行仅上浮10%~15%。
平安银行小微金融有关负责人称,目前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主要遵循的是大数法则和收益覆盖风险原则,“由于小微金融的特点是小而分散,利润空间更大,且风险比较分散。百笔信贷中出现几笔坏账问题不大,收益完全可以覆盖风险。”
中信建投证券最近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金融脱媒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利率市场化也在持续推进,银行业自主定价能力需稳步提升,尤其是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而银行贷款定价能力主要体现在中小微企业信贷的定价上。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银行不免苦恼,一方面,小微金融定价对银行未来的收益至关重要,而竞争趋同则导致部分银行选择以价换量抢占客户;另一方面,小微金融曾经是银行产品创新的实验基地,随着大量银行的涌入,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小企业中心负责人更是直言,目前各家银行所谓的小微金融产品创新“换汤不换药”,产品的类型大同小异,仅仅是名字和宣传的策略不一样而已。
另外,在风控方面,银行间争夺小微企业客户本来无可厚非,但在经济下行的阴霾笼罩下,难免会对银行资产质量带来影响。据刚刚公布的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报数据显示,不良率的持续升高。经济下行殃及小微企业的生存,不少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出现老板跑路,如何在做大与风控之间取得平衡,是摆在每家银行面前的难题。
一位国有大行中小企业金融部产品经理告诉记者,由于担心小微企业受经济影响业绩大幅下滑,该行今年针对小微金融开发的创新产品都不太敢推向市场,此前推广的一两款信用贷款产品目前已经暂停推广。
另一位国有大行深圳分行小企业中心管理人士透露,因为前期大力推广小微金融,并采用联保的方式较多,该行今年最担心小微企业经营不善而出现经营人跑路。尽管宏观经济前景仍不明朗,但前述平安银行的嵇磊对于小微金融的前景仍然充满信心,“平安银行小微金融明后两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很可能会赶超民生银行的商贷通。”
那企业新宠的“高成长企业债”的风控如何?华创资本负责这一项目运营的吴小姐告诉《出借快报》记者,“这一项目基本属于锦上添花型。所谓锦上添花的含义在于,只有那些获得我们信任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借款。”按照吴小姐的说法,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投连贷’模式,投连贷是指和优秀的机构出借人合作,在他们股权出借的同时,根据一定比例配给企业贷款的特殊创业贷款产品。以前‘投连贷’模式难以实施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银行难以控制成立时间太短的新兴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审核到放款,也不能满足新兴中小企业的迫切需要。而在宜信风控体系支持下,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如果通过审核,上千万甚至更多的资金就能到位。”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