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中国大妈“抢黄金”震撼华尔街大佬,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中国养老网贷的某种盲目性。实际上,除了用于传世和收藏外,很大一部分大妈出于保值增值的目的购买贵金属产品。但在10年黄金大牛市后,大妈们可能要经历长期的黄金熊市。
部分老年人为追求高收益,甚至购买民间>出借公司发行的预期年收益率高达20%的P2P(人人贷)产品。网贷专家表示,首先应该遵循养老规划的三大原则:安全、持续性和增长性。首先要保证养老金的安全;其次养老金的领取要持续,领取时间越长越好,能让长寿的自己有钱用;最后养老规划一定要选择稳健增长的网贷产品。
而对于将老群体,则可以适当提高网贷的>风险度,以获得较高收益率。快网贷记者从风险、预期收益率和流动性等各方面详解各种适合养老的网贷产品,读者结合自身情况搭配养老网贷组合。
>国债和定存
风险最低
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任何一种网贷方法都不如存银行和买国债来得踏实,同时,门槛也是最低的。
今天,2013年第七、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在各大银行销售,期限分别为3年和5年,票面年>利率分别为5.0%和5.41%,100元起就可以购买。
不过,由于两期国债全国总额度才400亿元,部分客户可能无法买到。不要紧,杭州银行、杭州联合银行、泰隆、民泰、台州、稠州、宁波和温州银行等杭州多家中小型银行的3年和5年定存利率均上浮到顶,分别为4.675%和5.225%,与同期国债利率相差无几。
国债和长期定存的收益率一般能跑赢通胀,但其极差流动性限制了出借比例。定存如果遇到急用中途取出则会损失部分利率。另外,央行未来可能取消5年期定存基准利率,一些银行届时也会取消该期限定存,或者考虑资金成本,利率不具优势。建议国债和定存资金不必超过可网贷资金的一半。
银行网贷产品和养老>基金
适合已老群体
统计显示,上半年银行发行的网贷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0%。目前1年期以上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能超过5%。
银行发行的养老网贷产品多数出借于债券和货币市场等低风险资产,符合养老产品“安全”的概念,预期收益率也比普通债券类网贷产品更有吸引力。
在期限选择上,除非资金闲置较短,不建议养老资金用于购买短期产品。因为短期产品看似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会被募集期、清算期等不计息时段摊薄,而且购买接续产品也需要时间,总体并不划算。相反,银行发行的滚动型网贷产品较为适宜。
养老主题基金中,截至昨日,天弘安康养老基金去年11月底成立以来净值涨幅为3%,海富通养老收益混合基金今年5月底成立,目前上涨1.8%。由于成立时恰逢银行资金市场“钱紧”,光大银行的“颐享阳光”7月份收益率超过9%。
从风险角度看,多数银行网贷产品均能实现预期收益率,风险较低。养老主题基金的股票仓位一般不超过30%,风险稍高于银行网贷产品,但其收益增长空间也较大。
因银行长期网贷产品的流动性较差,分段计息定期开放申赎的养老网贷产品的优势就十分明显,养老主题基金门槛和流动性则相对胜出很多。而目前银行网贷产品的最低门槛为5万元,部分养老产品只面向高端客户,普通客户难以申购。
信托和股票型产品
适合将老人群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网贷经理金丽娟说,一般情况下,出借较高风险产品的比例应不超过(100-出借时年龄)%。比如,年龄70岁的出借者购买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的比例不能超过30%。
低至10万的公益类养老信托目前市场上并不多见,以百万起点的普通信托产品更适合较具经济实力的将老人群。虽然目前信托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为8%-10%,应选择大型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投向最好为基础设施、大型国企或优质房地产企业。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最大,不适合已老群体。不过将老群体可选择长期坚持股基定投。
商业养老险不可少
商业保险就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养老的功能,而是顺应市场补充了很多新功能,如分红功能、最低保障收益、设立出借账户。而且商业养老险在购买的同时还可附带很多其他功能的附加险,如医疗、意外、健康等,使消费者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保障规划,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可兼顾其它各种可能的风险。使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的不同侧重点去选择。
社会养老保险只对参保人活着的时候有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在保障人生存的同时,也对投保人身故有所保障,这样保障也可使自己的家人和后代受益。因此,如果消费者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或者想在身故后给家人留下一部分资金,就可考虑购买两全、或终身寿险。值得一提的是商业养老保险还可以强制个人储蓄。养老储备是一项长期的智投工具,通过复利滚存计算收益,储备时间越久,效果越佳,“复利的魔力”可通过养老年金这类长期商业保险得到明显的体现。
经国务院批准,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新政策从8月5日起正式实施。8月2日,保监会下发《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新政内容包括: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上限限制,交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对于改革后新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3.5%的小者(两个指标取小者计算)。保险产品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养老保险的回报率也有望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