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证大金牛一度巨亏接近50%,这使得>网贷产品的收益状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银行为吸引客户,动辄给出10%的预期收益率,但能兑现者寥寥无几。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2年到期的>银行网贷产品共20901款,其中10215款产品公布到期实际收益率,211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
其中平安银行一款挂钩大宗商品的结构性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达19.99%,最终仅实现2.57%的实际年化收益。更为甚者,民生银行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的QDII产品,到期出现亏损,最终实现年化收益率为-3.26%。
“把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实际收益率,这是>出借者的误区。很多出借者在购买网贷产品的时候仅仅关注其收益率高低,忽视了其收益类型,一旦产品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或者出现亏损,就认为是银行的责任。”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称,“另一方面也和银行误导销售,虚假宣传有关。”
211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2年到期的银行网贷产品共20901款,其中10215款产品公布到期实际收益率,平均到期实际年化收益率为4.66%。
大量产品都承诺高收益。预期最高收益超过8%的产品达79款,超过20%的也有7款;其中星展银行发行的“2011年‘股得利’系列1103期12个月紫金矿业集团H股股票挂钩澳元出借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更是高达37.49%。
而事实上,10215款公布到期实际收益率银行网贷产品中,有211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实际年化收益率与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平均差距为-1.18%,超高的预期收益率能兑现者,寥寥无几。
平安银行发行的“2011年智盈1058-01期挂钩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人民币智投工具”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19.99%,到期仅实现2.57%的实际年化收益率,差距达-17.43%。“民生银行2007年QDII‘非凡网贷-全球新兴市场出借计划’”,最终年化亏损3.26%。从发行银行来看,2012年到期的网贷产品中,交通银行有42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均为“得利宝添利”系列产品。
此外,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产品较多的还有中国银行34款,其中33款为“博弈”系列,南洋商业银行24款,均为“汇益达I”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39款实际收益率超过预期最高收益率,平均超幅为0.32%。其中中信银行有5款产品实际收益率超过预期最高收益率,华侨银行、青岛银行、中国银行、重庆农商行也分别有3款。
2012年到期的产品中,实际收益率超过10%的有两款产品,超过8%的仅有29款。大量产品并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
其中,由兴业银行发行的“2011年第二期万利宝债券型结构化(优先出借级)人民币网贷产品”于2012年4月到期,实现15.21%的年化收益率,创下2012年到期银行网贷产品收益之最。
结构性产品成重灾区
万得数据显示,上述211款2012年到期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中,结构性产品独占83款,占比39.34%,成为重灾区。
83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结构性产品中,有45款挂钩标的为>汇率,23款挂钩商品,其他主要挂钩标的物还有黄金、股票、基金和指数。
“结构性产品一般都是保本浮动收益型,本金实际上还是投向固定收益类标的,出借收益是比较固定的,出借人最终实现的收益是根据事先设定的触发条件和挂钩标的市场>走势计算,但一般达到高收益的触发条件概率很校”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本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投向挂钩标的物,出借者等于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与银行进行对赌,但有些客户还是愿意以保本为底线,博取概率很低的高收益。”
以星展银行发行的“2011年‘捍卫财富,抵御通胀’系列12个月德意志银行商品指数基金挂钩人民币结构性出借产品”为例,该产品挂钩标的为德意志银行商品指数基金(DBCUPEquity),如果在定价日之定价时间的最终收市水平等于或者高于触发水平,则年收益率为8.00%,反之收益率则为0,该产品2012年8月25日到期的结果为收益为零。
叶林峰指出,对于出借者而言,购买结构性产品不能仅凭最高收益率选择购买,而是要根据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结构条款研判该产品的高收益触发条件是合理,并且要根据自己对市场未来走势判断购买产品。
“结构性产品对汇率、商品等挂钩标的敏感性非常强,而外汇、商品市场短期波动非常大,属于高收益高风险出借,时机把握相当重要,专业的出借者也不一定能获利,普通出借者对不熟悉挂钩标的的结构性网贷产品应该保持谨慎,最好不要碰。”平安银行网贷师岑赛因表示。
城商行擅长画饼充饥
“网贷产品成立前给出预期收益率是为了方便出借者选择,同时也是为了促进销售,出借者购买的最大吸引力还是收益率。”上述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每一款网贷产品成立前就确定了出借方向和方式,预期收益率是根据即将出借的市场过去3-5年的表现测算的,是拿历史数据说话。”
事实上,有些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在测算预期收益率的基础上,人为地调高预期收益,画饼充饥,最终却未能实现。
同化顺数据显示,华兴银行2012年到期的50款网贷产品中,25款产品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尽管所发行网贷产品均为保本型的固定收益产品,但华兴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大都超过5%,高于他行同类产品1%-2%。
华兴银行只是众多城商行的缩影。2012年下半年以来,城商行发行的同类产品几乎在5%以上。
泰安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冯德东表示,“实事求是地说,城商行的网贷业务起步较晚,品牌的议价能力不强,所以就只能先通过产品收益率来吸引客户,弥补产品议价能力的不足。”
而结果是,211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银行网贷产品中,城商行占52款,包括珠海华润银行、青岛银行、湖北银行、上海银行、上饶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