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双汇的“瘦肉精”、通化金马的“毒胶囊”事件还如在昨日,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再度降临。>基金经理们心中那根警惕“黑天鹅”的弦再度紧张起来。
资本市场上,机构>出借者一向以理性、专业著称,然而,“3·15”临近,这部分出借者也打听起可能被曝光的“坑爹”事件。
事实上,“坑爹”事件、“坑爹”股票一直都没放过机构出借者。当年的重庆啤酒事件,活生生上演了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一场肉搏,然而,最终结果是以公募基金的大败画上句号。中恒集团因巨额合同没能履行,重仓基金同样默默承受股价大跌。
如果说,“黑天鹅”事件难防,基金不小心中枪和“运气”有关,那么基金重仓重组概念股,则属于火中取栗,有意在高风险区域博取高收益。
“黑天鹅”频出没
大消费是基金最为青睐的行业之一,又是“黑天鹅”频繁出没的地方。去年的黑天鹅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和基金“偶遇”。
2012年,酒鬼酒讲了不少故事,与故事如影随形的是,股价的大涨。然而,一年下来酒鬼酒却成为伤害机构最多的上市公司。
酒鬼酒在2012年讲得最好的故事是,取得了地方接待用酒的支持。酒鬼酒在公开媒体中并未刻意去宣传这一点。不过,在机构调研中却透露了酒鬼酒在当地政府中所取得进展。掌握了上述稀缺信息的机构在去年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
2012年仅仅上半年的时间,酒鬼酒市价上涨超过150%,股价从年初的20块一路飙升至50块以上。而其股价上涨的趋势并未止住,下半年继续攀升,一度最高摸至61.45元。
然而不幸的是,11月中旬,21世纪网检测酒鬼酒后得出的结论是:含有塑化剂。酒鬼酒旋即停牌。停牌期间,不少重仓持有的公募基金纷纷按照两个跌停给予其估值,也有基金给予了三个跌停。
酒鬼酒含有塑化剂的消息引起了整个白酒行业股价雪崩。酒鬼酒更是被推到了舆论漩涡,复牌后其股价更是接连大跌。
截至3月14日,酒鬼酒收盘价为27.80元。股价已经回到了一年前。随着其2012年年报的公布,酒鬼酒的增长神话也几近泯灭。
汇添富成长焦点、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广发聚瑞、交银成长、汇添富均衡增长等基金均跟着酒鬼酒一起受伤。
2012年消费领域的另一起备受关注的黑天鹅事件是关于汤臣倍健的,汤臣倍健自上市以来就受到资本市场的关爱。然而去年上半年,汤臣倍健却陷入了“螺旋藻铅超标事件”。2012年3月28日新华社曝光汤臣倍健的螺旋藻片产品铅超标100%。受负面消息影响,汤臣倍健4月5日复牌后股价大跌8.48%。随后小幅调整。兴全社会责任、银河银泰网贷、华安宏利、基金汉兴等均重仓持有汤臣倍健。
去年8月30日,健康元曝出全资子公司采购“地沟油”制药并流向市场一事。次日,健康元几近跌停。招商先锋、鹏华价值、金鹰中小盘、长信增利动态策略等净值均被健康元的大跌撞了一下腰。
玩重组风险陡增
公募基金以价值出借来标榜自己,重仓持有重组预期股或业绩亏损的ST股,这显然和其出借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公募基金一旦出手大笔重仓持有,则凸显其喜好程度超乎寻常。
然而,>基金经理有情,上市公司未必有意。牺牲时间博取高额收益,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记者统计发现,基金经理出手豪赌并坚守数年的ST股,在重组后,并未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也有基金经理布局重组预期股,在公布重组方案后,股价一蹶不振;也有基金重仓股,停牌很久后重组方案不幸夭折。
国泰金牛基金对于*ST盛工的坚守,或许并未能达到预期。2010年三季度,>国泰金牛创新开始介入*ST盛工。此时,*ST盛工已经接到了实际控股人国机集团筹划重组的通知,其重组之路自此开启。
就在国泰金牛创新杀入*ST盛工的三季度,其股价异军突起,从季度初的9元一路飙升至最高19元,三季度股价涨幅超过了100%。机构对于ST盛工的追捧同样是始于此。
2010年中报时,没有一家机构进入*ST盛工前10大股东行列。三季报显示,国泰金牛创新成长、工银瑞信大盘蓝筹、汇添富优势精选、泰达宏利市值优选、基金科讯、上投摩根内需动力等整齐划一地加入*ST盛工的前十流通股股东之列。该6家机构共持有2857.64万股,占*ST盛工总股本的10.35%。三季度,ST盛工的加权均价为15.039元,即机构的建仓价格大致如此。
2011年7月28日,证监会核准了*ST盛工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至此,*ST盛工持续了1年多的重组已经进入收尾阶段。2011年9月28日,*ST盛工的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完成,至此,公司正式变身为汽车贸易公司。不过,重组完成的*ST盛工并未在二级市场上走出独立行情,表现和大盘无异。
直到2012年4月底,*ST盛工摘帽改名,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更名为“国机汽车”。即使是脱帽改名也未给股价带来影响,相反,摘帽更名之后,国机汽车一路大跌,从复盘的16元最低跌至11月底的8.22元,跌幅逼近50%。截止14日,国机汽车的收盘价为13.31元。从2010年三季度,国泰金牛创新对于*ST盛工一直坚守至今,而且一路加仓。从当时的三季度建仓的股价来看,至今国泰金牛创新收益一般。
2012年6月中旬,福建南纸发出公告称,重组中止的公告并复牌,称其大股东公开转让福建南纸29.80%的股份事宜,因职工对意向受让方不满而宣告终止。福建南纸复牌后股价以跌停开盘,随后仍旧跌跌不休,截至7月底,福建南纸股价跌幅超过40%。去年一季度末,华商盛世成长为其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有超过1600万股,不过重组方案中止后,华商盛世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华商盛世成长一季度参与福建南纸,二季度前退出,获利并不明显。如今,福建南纸再度停牌。
2012年大立科技因为重组概念受到机构追捧。2011年11月,大立科技宣布停牌重组,然而2012年2月底,大立科技复牌宣布重组失败,市场当即给予两个跌停板,截至3月底跌幅就超过了40%。事实上,赌大立科技重组的机构大有人在,鹏华优质治理、嘉实主题精选、东吴策略灵活、东吴新经济均在其停牌前出现于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重组失败后,鹏华系和嘉实系均撤退。东吴系基金则到2012年二季度才将大立科技甩卖。2012年,大立科技跌幅逼近50%,在A股涨幅排行榜中垫底。
附A股十大信批黑公司
1、紫光古汉“做假账”增五千多万利润
3月12日,紫光古汉因公告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处罚。其从2005年至2008年的年报作假,以虚开>发票、虚减财务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四年间分别虚增利润3750万元、676.38万元、621.54万元、115.69万元。以及有信息披露不及时,返利未计入费用、高开部分发票、账外发货等违规事项。证监会责令紫光古汉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2、万福生科“应收账款”虚增7.4亿营业收入
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虚增7.4亿元营业收入,虚增净利润1.6亿元。其首付主要是虚拟应收账款方式虚增收入,造成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后续需要进行处理。2012年10月25日晚间,万福生科发布公告称,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2012年11月22日,万福生科因为本次公告造假情况而被公开谴责,是创业板市场第二单公开谴责案例。
3、华锐风电“会计差错”虚增9.29亿元
2013年3月6日华锐风电自爆家丑,承认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由于会计差错导致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29亿元与1.68亿元,差异比例为-21.70%。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这笔提前确认的利润如果确实存在,那么应该属于2012年或者2013年。而此前华锐风电预告称2012年公司预计亏损4.9亿元。
4、北大荒“违规拆解”资金10亿元
2013年1月21日晚北大荒发布公告,使得北大荒违规拆解10亿元浮出水面。2011年8月3日至2012年1月12日,北大荒累计向公司以外的房地产公司拆借资金97625万元。而北大荒也承认未对总额达9.76亿元的违规拆借资金履行相应决策程序,未进行信息披露。在拆入资金公司不断逾期的情况下,北大荒的资金窟窿可能会继续扩大。
5、科恒股份“过山车”般净利润下滑69.52%
近日,中国证监会对科恒股份在上市过程中,存在业绩下滑信息披露不充分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科恒股份上市后即出现2012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47.62%以及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9.52%的情况。
6、南大光电净利润下滑52.42%“变脸忙”
2013年1月2日南大光电收到证监会的警示函,经初步估计南大光电,2012年1-9月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约为40%左右。但公司与相关中介机构7月18日在向证监会提交的关于公司会后重大事项的承诺函中未就上述事项进行如实说明,亦未在招股过程中及时地作相应的补充公告。
7、佛山照明“关联交易”2.4亿有猫腻
2013年3月7日,佛山照明终于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和2011年佛山照明未依法披露为关联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借款等事项;未披露累计交易金额达2.4亿多元的关联交易;亦未如实披露与关联方共同出借事项、共同增资以及向关联方收购股权等事项。公司被罚款40万元;董事长钟信才被给予警告,同时罚款15万元。
8、九州通“公然贱卖”6亿资产
2012年12月九州通被爆出,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刘宝林,将紧邻武汉市王家湾核心商圈值6.06亿元资产的公司,最终却仅以1.40亿元的价格被“贱卖”。“这种交易无异于公然盗窃。”上海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合伙人对此直言不讳,让其遗憾的是,这一幕发生已逾半年,但从监管层到出借者,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9、振东制药占用资金3000多万元
振东制药关联方占用资金3000多万元。2012年5月25日,深交所发布纪律处分公告,对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严重违规行为的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李安平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这让振东制药成为创业板市场第一起被公开谴责的案例。
10、绿大地虚假业务收入达3亿
2013年3月,中国证监对绿大地保荐机构作出以下处罚:没收联合证券业务收入1200万元,并处以1200万元罚款。此前绿大地在招股说明书中编造虚假资产、虚假业务收入达3亿之高,业绩变脸逾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