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柳二月
现为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
曾任教师,从事咨询业12年。擅长战略、组织管控与流程优化、人力资源、财务顾问。长期为政府、上市公司和大中企业担任咨询顾问,经手案例五十余宗,服务企业三十余家。2005年开始>金融行业的研究及咨询。2010年开始倡导银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提出领先的金融机构应重新定义金融的观点。
本报记者陈军君刘健健
互联网金融大潮来袭,传统银行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之一、和君咨询合伙人柳二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在互联网金融面前,银行躺着就能赚钱、吃利差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银行运作模式已经落伍,必须改革创新。
柳二月认为,P2P将来会延展为B2B及B2P,借贷双方直接面对,可能导致传统银行消失。传统银行未来的方向是转化为产业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会深入到客户资金管理,其对企业所在产业做深入理解、研究、预判,将对企业产、供、销、资金的了解融入到信贷活动中;在零售方面,会针对个人的工作、学习等诸多方面提供人生金融服务。
她同时透露,基于渠道拓展、大数据运用、虚拟信用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在多家银行推广开来。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三家银行已开动布局,建立自己的互联网金融试验田。
催生银行服务转型
中国经济时报:据你的观察了解,互联网金融目前给银行带来冲击了吗?
柳二月:在目前民营银行将要开放,电商可能拿到银行牌照的压力下,银行的竞争格局在不断变化。之前中国有70%―80%的资产在银行,银行靠吃利差就可以过得很舒服,但未来是吃不到利差的。从金融资产角度来说,银行不可能再是一股独大的模式,未来内部结构的挑战也将发生。因为银行几十年所积累的核心竞争力与未来竞争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不匹配的,肯定会有适应于未来竞争能力的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对其弯道超车。将来前四大银行可能不再是“中农工建”,若放开牌照的话,我认为中移动最有可能成为最大的银行。
中国经济时报:传统银行应该如何应对?
柳二月:其实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要从自己的专业所长出发,先用自身的产品黏住用户,普通用户是没有忠诚度的,因此必须做好短期内的极致体验,用普通用户把规模做起来;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教育、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再做好长期极致体验,才能将客户留住。
传统银行未来应在其专业领域之内依据客户需求不断细分。在对公方面,传统银行未来的方向是转化为产业银行,可以有物流产业银行、钢铁产业银行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将企业产、供、销、资金等融入到信贷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将会变成产业专家,对未来产业的走势、资金流都会很清晰,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在对公方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零售方面,通过大数据,银行可针对个人的工作、学习等诸多方面提供人生金融服务。
目前人们普遍反映银行网点服务差,网上银行程序繁琐、不够人性化,这要求银行必须加强用户体验,将人性化变成数据资产,再将数据资产变成金融产品。
银行差异化发展迎接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据你观察,目前银行方面开始行动了吗?
柳二月: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变化较大。
平安银行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其采用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推出以互动、协同、可视为理念的供应链金融2.0服务,倡导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银行、物流仓储企业通过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之间的互动与协同作业。这种内部交叉营销的方式,我目前比较看好,但未来效率、效益和效果如何,还要看最终的整合能力。
民生银行走的是小区金融模式,2009年,民生便开创了小微商贷通概念,当时还未将其作为战略重点。商贷通专门针对的是有个人>贷款意愿、规模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主,在客户细分之后,民生银行的分行业绩急剧提升,几乎是井喷式增长,2011年,民生将商贷通上升为总行战略。目前其社区银行根据百姓需求又进行了客户细分,民生银行已是中国银行业中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银行在客户需求基础之上不断细分并发现空白,这种策略非常正确。
招商银行自始至终都是一家创新型银行。其开创的“一卡通”模式,改变了人们到哪都要寻找银行网点的习惯,通过卡片战胜了实体。在整个行业里,其高端客户数量是增长最快的。而且“一卡通”作为移动渠道,后台运营需要IT知识,所以招商银行此前十分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招商银行又推出首家“微信”银行,其小企业专属互联网融资服务也做得风生水起。
自律是最好的监管手段
中国经济时报:互联网金融领域应如何监管?
柳二月: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是摸着石头过河,每条河不一样,同一条河的石头也不一样。不止中国,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毕竟是民间资本,在一定程度上>风险是可控的。金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任何一个行业不能替代的。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贷款的标准问题,也不是模型的问题,而是银行客户经理的贪欲所致,将>钱贷给了不该贷的人。文化控制,将是互联网金融最好的风险防范手段。
在目前阶段,互联网金融不适合监管太严,应使整个行业保持健康的正能量。我们经过研究发现,通过CF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全球金融领域的顶尖认证,华尔街通行证)考试的人,几乎不会在金融领域犯罪。所以我特别崇尚行业自律,由行业自律来约束企业自律,再约束员工自律。其实真正需要监管的是人性,所以我强调人的自律,要对侥幸心理给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