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时代(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为年轻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综合平台。深圳前海小树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小树时代为专注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在牛市起步“捂”股至今,大多胜于短炒;如今大盘高处不胜寒,还能“捂”吗?
编者按
一年前,招商银行股价不足7元,中信证券(行情论坛)不足10元,驰宏锌锗(行情论坛)除权之前不足30元……如今它们各涨了多少倍?那些持有一年以上的>出借者,或许正在算账。其实这样的>股票不胜枚举,一年之前持有过它们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能“捂”到今天喜滋滋地算上涨倍数的人又有多少?
昨天,>股市再次翻脸,上证指数下跌4.52%,有多少人心惊胆战?但是恐怕也有人不为之所动――那些捂得住的人。太阳升起,股市沉浮继续,你是在频繁冲杀还是岿然不动?
股市今非昔比,沪指不再是一年前的1400点,>风险也今非昔比。今天的操作,也应因势而异。曾经,有人“捂”出收益;如今,我们要重新“悟”出道理。
“在牛市中,轻易不要丢失你的仓位。这句话实在是至理名言,我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曲折才感悟到它深刻的道理的。”日前在位于上海西郊的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中,左卫东(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娓娓道来他的炒股经历。他是浙江一家民营企业驻沪的副总经理,也是一位几经沉浮、拥有八九年股龄的老股民。
“上一轮大牛市,和许多人一样,我也被火热的氛围稀里糊涂卷进去了。”左卫东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赚了许多钱,又赔了个一干二净还倒贴进去不少本金。“我当时已有一种疯狂赌一把的心态,不但不想走反而想投入更多的钱来摊低成本。幸好当时有两位多年炒股的朋友极力劝告,最终使我改变了捂股到底的观点。当时如果不走的话,亏损就不是30%而是70%、80%了。”
大熊市以冷酷绝情的样貌告诉了他捂股不动的惨重代价。但就在许多股民形容枯槁、心如死灰的时候,一轮新的荣枯循环却已经于不知不觉中悄然展开了。
牛股挣小钱饱暖思理念
去年3月份,左卫东重返股市。
“曾经从大把赢钱到空手离场,我始终憋着一口气。”饱受熊市套牢割肉之苦的左卫东这次变得小心翼翼。
现在的大牛股,很多他都买过,比如中信证券(600030.SH)、驰宏锌锗(600497.SH)、大商股份(行情论坛)(600694.SH)等。“或许是过去熊市留下的心理阴影吧,我再也捂不住牛股,股票越涨心里越害怕,好像赚钱有负罪感一样,总怕突然之间市场又开始暴跌,赚了一些就赶快抛掉落袋为安。”
虽然较低位置参与了这些牛股,但左卫东大多只赚了10%、20%就跑掉了,比起后来它们10倍、20倍的涨幅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即使这样,左卫东赚回原先熊市中赔掉的钱也没用多长时间,心态开始慢慢平稳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左卫东觉得当时完全是自己在草木皆兵,根本没有任何技术面或基本面上的理由抛掉这些股票,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直到从一些股票经典著作中看到了一些出借理念,左卫东感悟到“在牛市中,轻易不要丢失你的仓位”。“别看现在3500点、3600点了,这句话依然在生效。”
相比起来,另外有一个理念似乎更需要胆识――“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牛市捂股甚至越涨越加仓就是一种让利润奔跑的好方法,这其实符合概率理论,也就是在上升趋势中任何时候买进都是对的,你只可能有一次买错,就是顶部。而下降趋势中任何时候买进都是错的,只有底部买进一次是对的,两者的获利概率有天壤之别。”
左卫东用自己的操作记录计算了一下,如果不急于抛出股票甚至不断加仓的话,潜在获利将是实际操作的五六倍。“不算不知道,这样的获利幅度完全可以抵御许多次小的亏损了,所以我就渐渐下决心一定要在牛市中捂股,并开始寻找捂股的目标。”
无可奈何“花”落去柳暗花明“捂”出来
相对于那些整天在市场中追涨杀跌,赚取蝇头小利、却错失大牛股而顿足捶胸、悔恨不已的短线股民,左卫东是幸运的。他在牛市的第二阶段确立了捂股不动的出借理念,并幸运地又遇到一只牛股。
陈文亮也是幸运的,虽然他曾经是那么的不幸,那深深的不幸使陈文亮被动地“捂”出了不少收益。
陈文亮也算是一个老股民了,当然“老”不是指经验,而是套牢的时间。他在2100点入市,一路捂股不动到998点,市值损失了七成有余。“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我只好强迫自己把股市忘掉,当时我的重仓品种是中国高科(行情论坛)(600730.SH),最高买进价是17块多,一路下跌一路补仓到8块多弹尽粮绝,结果最低竟跌到3块出头,只能被动捂股。”
结果在去年的大牛市中,中国高科却表现很差。“复权最高也就是9块的样子。离我以前的最低买进价也差不多。好在我去年新投入了不少资金,也问朋友贷了些款,还是买它,4块多、5块多都买过。后来想起来要是买别的股早翻两倍了。”
心有不甘的陈文亮决定跟中国高科耗到底,随便外面的风景再好他也不动。终于在熬了6年多之后,他盼来了收获的季节,中国高科竟在今年4月半个月左右最高涨了150%,陈文亮一下子从牛市失意人变成大赢家。“其实涨15%我就开始获利了,当然现在我还是捂股不动。”
牛市捂股不动确实是上佳的策略,某私募>基金经理戎健兵说:“除非是部分市场感觉优异的短线高手,否则一般的出借者在震荡市场中做短线的利润十有八九是比不上拿一只牛股捂股不动。这是一个盈利概率的问题,买10只股票你哪怕只能看对4只,加上合适的资金配置就可以赚钱了。其实如果不是大牛市或阶段性的普涨行情,许多人都没有这个选股水平,要么就是资金配置不当,要么赚了小钱就走,亏了钱却捂股不动。这也是去年指数涨了那么多居然还有人赔钱或跑输大盘的本质原因。”
现在你还敢“捂”吗?
“能不能帮我找两只好股票,我想把现在手里的股票全部清仓,然后全部买入你给我选好的,就一直拿着不动了。”一周前,老金去找他的分析师朋友帮忙。
老金其实是有一定分析能力的老股民。不过,由于资金周转,在2006年股市持续上涨的时候,错过了很多好机会。而现在,老金觉得再找一只好股票已经很难了。但他还希望能从专业人士那里找到更好的选择。昨日股市下跌,他似乎又看到了机会。
错失良机
2006年,沪综指一年内上涨1500多点,并且在最后一个月,实现了对历史高点2245点的超越。按照一些略嫌夸张的说法,乱抓一只股票从年初拿到年底,都能赚大钱。
而老金在2006年却几乎颗粒无收,因为他资金紧张,没有腾出钱来。他的一位朋友资金不多,可是每当工资在除去必要消费后攒到1万元时,就存到其资金账户并直接买入中国石化(行情论坛)(600028.SH),一直持有至今,平均下来也已经实现了利润翻倍。
中国石化并不算这轮牛市的明星。如果不小心碰到券商借壳、大股东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概念的股票,收益那才是打着滚地往上翻。
老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直到再次凑出一笔钱来。老金自认为对技术指标运用得比较不错,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还没有完全由熊市思维转变为牛市思维,选择了短线操作。
老金的短线操作虽然也经常会小有斩获,但收益并不高。“有时候感觉买进去的点位比较好,但就好像有人在看着你操作一样,等着它涨,它就是不涨,等你卖了,它又开始猛涨;有时候买入后,确实开始也涨了百分之二三十,但之后一洗盘,还是坚持不住给洗出来了。”
其实,那位分析师朋友提醒过老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市场处于牛市时,更应该买入后坚决持有。短线出借或许能捕捉到短线牛股,但长期下来获得的收益可能还不如长线持有来得多。但这位朋友的话只如春风过耳,没有吹动老金的心弦。
还会跌出机会吗?
等看懂了的时候,机会已经不多了。等老金一周前又找到他那位分析师朋友,他已经不敢推荐长期持有的股票了。
“的确,现在再想长期持有某只股票,已经没有太好的买入时机了,市场近期调整,基金一季度已经有减持动作了,现在感觉市场已经十分脆弱了。”一位私募出借人士也对近期市场不十分乐观。
国元证券在其二季度策略报告中也指出,目前A股估值水平不但远远超过成熟资本市场,也超过了印度股市,而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资金推动是外生变量,属于不可控因素。
但是,很多乐观者已经将市盈率水平的判断标准忽略甚至摒弃了。他们认为,由于盈利的超预期增长,A股市场从3月初均衡点计算仍将有50%左右的上升空间。具备业绩支持,同时又有相对明确的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预期的股票。
但老金的朋友还是建议多注意市场调整风险。虽然做出借更注重的是上市公司的未来预期,但按现在股价水平算,实际上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如果继续上涨肯定是不正常的。
老金为难了。现在的市场真是无从把握,出借了,怕调整;不出借,怕踏空。
昨日,上证指数大跌4.52%。“股指又跌破10日均线了,现在就看这次能不能调整得更充分一点。如果调整充分的话,风险得到充分释放,那时候,又会有很多机会了。”老金满怀憧憬地说。
蓦然回首:谁获得了数十倍的收益?
不少出借者忽然发现,那些被自己已经忘记很多年,甚至是连名字都忘记的股票,忽然以10倍或者数十倍的速度增值。有人发现自己很多年前的股票上涨了数十倍后才匆匆翻箱倒柜找出当初开的证券账户和资金结算卡,准备兑现利润。
当然,有的出借者也乐意短线进出,也获得了一些成果。可每个出借者是否计算过,自己一只反复琢磨之后的股票待在手里能有几时?
频繁交易的最大问题在于交易成本高昂。同时需要出借者有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应付短期的股价波动。一旦有闪失,以前的盈利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而不少个人出借者是标准的“上班族”,在错综复杂的电脑符号的变动面前,过于沉溺短线操作,或许会把本职工作置之脑后,而对于多数出借者来说,本职工作才是自己或者家庭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其实,在任何一次大牛市,只要拿住几只确实业绩不错、估价合理以及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股票,坚定持有,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有时候甚至比指数收益好得多。
除了上述简单持有几只好股票的方法外,持有基金,放着不动,也未尝不是一个简单地从市场盈利的好办法。随着目前居民网贷意识的空前增强,把一些家庭资产放在基金出借组合之中,长时间通过基金分红或者再出借,也能或多或少取得一些成果。对于基金出借组合中的股票,如果看好,但又没有太多的时间打理自己的资产,出借者不妨把一部分精力和资产参投入基金。
对于多数出借者来说,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取胜之道”也是相当关键的事情。从那些有历史记录的出借大师的经历中可以发现,他们除了坚持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外,找到符合自己的理论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出借者来说,的确很难回避短线的诱惑,但从长期“跑赢大盘”的概率来讲,“捂股”是个概率相当高的取胜途径。
有一个特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那些在股改行情中获利丰厚的法人股股东,此前不能流通,被迫“捂股”后,熬过了漫漫长夜,最终得以在大牛市兑现。出现这种局面,的确令普通出借者深思。
网易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出借者参考,并不构成出借建议。出借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